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其基本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发展必须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尤其是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使青海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三农”工作中的主要体现,就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然而长期以来,青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由于基础差、后劲不足等因素,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在一些地方农村经济支柱一一一一农业成为弱势产业,效益低下,收人甚微。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脱离农业纷纷进城务工经商、挣钱早己成为趋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是,建设新农村,谁来建设?这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建设新农村,谁来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青海新农村建设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随着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不断脱离农业生产,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留守农民年龄结构加速老化,整体素质不断下滑,难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1、农村新增劳动力来源堪优。由于农业效益低下,农村新增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获取相对较高的报酬,哪怕是在城市里找到一些苦力活、脏活、累活也都愿意干,而就不愿留守在“脸朝黄土背朝天”、‘旧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务农。失业的城市劳动力宁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意从事这类苦、脏、累活,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留在有较好发展空间的城市,农村优质的人力资源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据对全省巧个国家调查县、6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表明,2006年青海农村劳动力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占20.52%,45岁及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79.48%。其中:从事留守务农的青壮年劳动力占的比重小,且多为女性劳动力。
2、留守劳动力年龄结构不断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离开农村,到县内、外和省内、外务工挣钱,而中老年劳动力逐渐增多,这部分人过去没有更好地受过教育,识字很少,文化素质普遍低,只能留下来维持现状,从事简单的农业产业。
3、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低。由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45岁以上中老年劳动力占的比重大,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受过初等教育,缺乏知识,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掌握的技能水平甚微。抽样调查测算表明:2006年,全省农村留守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5年,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少0.5年左右,比外出务工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少2年左右。现实情况说明,留守农村务农的这部分人显然成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者,新农村建设者。没有新生农村劳动力,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大军,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难度更大。对此,通过政府引导,靠全社会力量来培养新型农民术来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哪怕挣不到钱也不特别是青年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愿回去。让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年劳动力扎根农村创办三、建设新农村.要留住和培养有文化的产业,发展经济,增加收人,将是社会主义新农农民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青海建设新农村,需要造就千千万万有文
二、农村留不住,年劳动力的原因分析化、有知识的高素质青年劳动力成为新型农青海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小,效益低下,公民,成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是新农益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新时代村建设与发展的智力支持,力量源泉。只有依农民自身的务农主体意识淡化已经成为青年靠他们,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展产业,创办农民放弃农业生产、不再困守农村,转而向城经济实体,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面改善市要饭碗的主要动力,是造成农村青年劳动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农村缺乏的主要原因。才能留住青年劳动力,留住人才。
1、市场经济规律促使青年劳动力放弃农1、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经责任制的激励因素基本消耗殆尽,有些地区在济效益,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吸引土地上发展创收的潜力不大。由于农业生产青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经济因素。效益长期低下,青年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农村要留住青年劳动力,必须尽快转变农业增性基本丧失,市场经济规律促使素质较高、拥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有年龄优势的青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生,寻求发展空间,获取较高劳动报酬。进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增加农民收人。
2、国家政策面向城乡倾斜长期不均。由2、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于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投人长期向城市倾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建虽然“十五”以来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要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每年投人了大量的资留住青年劳动力,必须大量增加投人,大力发金来支持“三农”,农业生产实行三免一补,农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完村教育实行二免一补,这些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带来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收益多。但由于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村发展存在种种原因,长期处于薄弱环节,
3、拓宽青年劳动力农村就业渠道。创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慢,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农村自主创业机会,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健全,青年劳动力更愿寡选择到城市务工,分经营、善管理”的领路人,让这些青年劳动力扎享城市较好的教育、医疗、交通、服务等社会资根农村,建设新农村。农村要留住青年劳动源,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愿意留守农村力,必须增进青年劳动力农村创业的信心和技建设自己家园。能,加强青年劳动力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培3、农村育年劳动力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城训、技能培训,开辟新农村一、二、三产业就业市人。受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岗位,全方位拓展经济,开辟增收渠道,留住有青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创业,逐渐由农民向产业文化的建设者,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人转化,常年生产、生活在城市,逐渐适应城中坚力量。市生活方式,不愿意再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和技
特别提示:本站的提供的论文数以万计,供朋友们参考研究使用,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