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范文
管理论文范文:创建和谐校园的管控范式
创建和谐校园的管控范式
| 文章出自:标准论文格式 | 编辑:职称论文格式 | 点击: | 2013-04-06 21:47:43 |

作者:江鸿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柔性管理是西方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唤醒激发人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1]。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探索教育管理的创新。这种管理理念的契合是柔性管理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得以实施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柔性管理之解读:内涵与特征

柔性管理的基本涵义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内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模式[2]。也就是说“柔性管理”要求在把握和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基础上,采用能打动人心的柔性方法,最终达到人的自觉性行动的管理目标。因此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故也有人称其为“人性化”的管理。

(一)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柔性管理的具体内涵大学精神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大学共同的价值观。它揭示了高校管理中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内在潜能,从而增强高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推动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柔性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坚持弘扬大学精神,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谐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展现的是大学自身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不过,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校又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管理系统,故和谐校园建设不可能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模式,需要一个精心规划、科学管理、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启用柔性管理,注入新的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校园建设才能不断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1.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也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高等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师生员工思想与情感,使广大师生员工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2.非强制性的管理方法和谐校园建设中柔性管理的非强制性,是建立在对广大师生员工的高度信任基础之上的,是在充分相信和依靠人的责任心,引导师生员工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融为一体,把个人意志与学校理念统一起来,从而自己管理自己,人人自觉为学校做贡献。当然,其所主张的非强制性,是以强制性的管理方法为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科学管理,不是主观随意性管理,也不是经验式管理。因此,它不可能舍弃制度、纪律等硬性规范,而是在这些规范较为完善尤其是适当的基础上,使所有人在校园文化的氛围、风气、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下,进一步实施的管理方法。3.变化因时的管理原则柔性管理之“柔”体现为一个“变”字,即在表面混沌的纷杂现象中,发现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规律,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因此,柔性管理是一种稳中求变的管理模式,即在坚持一定秩序的基础上,追求因时而变[4]。也就是说,校园柔性管理变化因时的管理原则,是强调管理要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以吻合客观事实,而这种变化是以学校的稳定为根基,同时又是为达到学校的进一步稳定服务的。4.和谐共荣的管理目标柔性管理的奋斗目标,就是和谐共荣的管理目标,即通过管理的协调和引导,使个性各异的组织人员能够融洽相处,共同发展。为达此和谐要求,校园柔性管理强调在不断的“和而不同”的管理追求中,及时解决发生在与学校相联系的诸多因素和环节中的矛盾,使各种不同的要素与人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能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下相互联结,及时有效地发挥其独特作用,体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柔性管理创设和谐的氛围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以学校的优化促进个体的发展,以个体的发展促进学校的优化,达到学校和个体的共同发展。

二、走向柔性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需

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学习社会的到来,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着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的挑战,以往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层级分明、上施下效的纯粹刚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弊端日渐显露,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柔性管理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可和采用,并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潜能。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带来的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变化: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使之越来越注重精神的需求;文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其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民主意识的加强,提高了其公平意识和参与意识。处于高校的“知识人”更是深刻感受到这一变化,然而现实生活又充满了诸多矛盾,并非理想状态。比如,学校的变革自实施校长负责制以来有所改观,但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婆媳关系”并未能从根本上予以消除,使得学校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及学生的发展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于是大量的理顺人心、化解矛盾的工作便突现出来了。因此,从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需要学校管理把握好“以人为本”和追求变化这两种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要在学校管理上实施柔性管理。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扩招、大学自费、自主择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心理、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工作管理者出现严重不足,在刚性管理模式下工作不协调现象不断增加,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号召学生张扬个性,而传统的刚性管理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手脚,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但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没有张扬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一个个如同标准生产线上生产的标准件,缺乏新生力量应有的活力。教育管理工作如何满足学生参与社会竞争需要,如何培养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在管理上不断探索创新。

(三)教师发展的需要从高校教师的劳动过程看,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教师工作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等特点[5]。教师的教学风格因人而异,它与教师本人的人生阅历、个性特征、学识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师的个性特点来说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求。高校教师群体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丰富的知识经验,有成熟、独立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是具有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具有某一学科的专长,追求学术自由,反对压抑个性,这一人格特点,决定了单靠行政权力管理他们难以奏效。教师的这种工作性质和个性特点决定了用柔性管理模式更能激发其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心,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目的。

(四)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其心理与生理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心与言、言与行等经常表现出不一致性。但他们都希望学业有成、人际关系和谐、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赞赏,他们自身并不希望存在影响自己进步、引起他人反感的那些不足。他们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实行转变,一方面不能任意摆布学生,对学生平时的言行不能过分挑剔,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另一方面,管理者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组织结构中发挥、发展其潜能,从而使他们的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念,才能进行正确的管理。

三、柔性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柔性管理的实现途径实现教师柔性管理,需要在深刻了解教师一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从根本上说,教师就是我们所指称的“知识人”,具有拥有知识、注重精神生活、关注个性发展等特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寻找教师柔性管理的实现途径。1.关心教师的精神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在对教师的各种需求的满足上,教师柔性管理强调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其精神需求的满足。教师的“知识人”身份决定了他是精神生活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决定了他对精神的追求应该较一般人更强烈。他们不仅需要经济、物质的满足,而且更加看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对此,管理者必须予以正视,要注意为教师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过程中,给予其“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增加其责任感,满足其自尊心,给予其荣誉感,进而使其获得成就感。2.营造民主、多样、宽容、和谐的管理环境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应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及风格,尽量减少对教师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干预;要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需要,保持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为教师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要重视教师的公平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做到考核与评价公平、物质分配公平、奖励与惩罚公平、发展机会公平,以增强教师的满足感。3.正确处理好制度化管理与柔性化管理关系基于高校教师心理特征与劳动的特殊性,通过柔性管理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管理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的目标。提倡高校柔性管理模式决不是否定刚性管理,而是使其成为刚性管理的完善与补充。没有了刚性管理框架,学校管理犹如一盘散沙;而缺乏柔性管理,学校发展将少了动力与活力,所以“刚柔相济”才是现代学校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学生柔性管理的实现途径1.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发挥柔性管理的价值导向功能评价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被评价者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影响被评者以后的行为。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因为对学生行为评价过于量化,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为柔性管理的对象是人,人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不可能用一个精确的数字表示它,实施模糊性的评价体系恰恰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估活动之中来。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也可以使评价结果对学生更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柔性管理十分注重对过程的动态评估,随时发现大学生身上展现出的闪光点,及时纠正他们的偏差言行,不断进行反省与阶段性总结,力求改进与完善,而非仅仅对最终的管理结果消极地作出调整与适应。2.以人为本,发挥柔性管理的精神激励功能“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群体。而柔性管理重视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感化和内心激励,这种非强制性和非权力性管理的影响力将对学生产生长久、深远的精神激励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其采取积极行动的动机,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让学生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3.提高学生管理者素质,发挥柔性管理的因材施教功能在教学管理上,应当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知识智能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学生个性强、基础差别较大的情况和平等参与意识强的心理特点,提倡教师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爱心打动人、以耐心引导人。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应当使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以自我的道德和行为为垂范,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同时,开展赏识教育,发掘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育人于无形、无为而无不为的柔性管理的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我们提倡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提出的,二者并不是对立的,管理中刚与柔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管理中如没有刚性,教育活动就失去依据、准绳和章法;如果没有柔性的管理,则会缺乏机动和灵活的实施过程,管理工作就如同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柔性与刚性的辩证关系,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刚柔相济科学运用。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