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水族产业现状
传统的水族产业主要是指观赏鱼的养殖。从产业化角度看,现代观赏水族产业应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观赏性水生动植物生产为基础,将观赏鱼与水草等水生动植物的产前、产中、产后、生产、销售、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水生动植物的良种培育、营养供应、疾病防治、市场收购、运输暂养、国际贸易、包装出口等完整的产业链。它是与大都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和都市型水产业相配套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渔业主要形式之一,水族产业以其极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被世人日益关注。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水族产业中观赏鱼全球每年贸易批发值超过10亿美元,零售部分每年交易量达12亿尾,价值60亿美元,整体产业预计产值达140亿美元[1],并正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我国水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从90年代起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沿海城市已先后建成大型海洋水族馆。我国目前观赏鱼大规模养殖和贸易以广州、北京、上海、天津等几个城市为主,年观赏鱼贸易额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占世界出口额的3.1%[2]。台湾海洋大学黄之旸教授也曾指出:“许久以来官学界的眼光鲜少投注于观赏鱼的繁养殖辅导上,反观荷兰与新加坡,在产官学协调的搭配下,让水族产业成为一种无工业污染却具有极高附加价值,并能快速赚取外汇的行业”[3]。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观赏鱼出口国,亦为亚洲主要贸易中心。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我国生产的观赏鱼在国际市场上能占到贸易额的10%~30%,每年就可解决10~20万人就业,并带动相关的饲料、渔药、技术服务等方面20~30万人就业[4]。但我国因长期注重食用鱼养殖,水族产业发展滞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休闲渔业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发展,水族产业才逐渐引起重视。目前北京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了1.2万亩,年产量达2亿尾,广州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观赏鱼批发、中转和器材贸易基地,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且迅速向全国各地扩展,除西藏、宁夏之外,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有大小不等的观赏鱼市场和观赏鱼养殖场。水族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水族产业发展的关系
2000年,英联邦国家禁止中国观赏鱼进口,促使中国政府施行《出口观赏鱼检疫管理办法》,水族产业在规范化的同时得以迅速发展,社会愈发迫切地需要那些具有观赏水族的育种、水域环境控制、营养与饲料、养殖、病害防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水族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渔业及观赏水族科研、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因此,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为是从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和现代渔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出发,推进以水产养殖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建设,调整本科专业结构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基于水族产业而设立起来的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发展,可能已不仅仅是高等水产教育如何适时调整改革,以及怎样培养出高水平应用性人才问题,而且更是改良或创新观赏性水族的科研技术,建立符合国际通行惯例、便捷高效的活体水族物流体系,转变投资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我国相关适用性法规条例等的综合问题。
三、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
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依托本校水产养殖学国家重点学科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于2003年率先在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增设水族科学与技术(都市渔业)方向,2004年根据教育部教高函[2004]3号文正式设立我国的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为090703S),面向全国招生。此后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建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或者本科专业。根据各高校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均强调学生在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程度,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水族产业经营与管理、观赏水族的养殖与繁殖、水族器材的设计与加工。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观赏水族的育种、水域环境控制、营养与饲料、养殖、病害防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水族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渔业及观赏水族科研、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包括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观赏水族养殖学、游钓渔业学、水族景观设计、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水处理技术、水族景观生态学、水草组织培养与栽培学、休闲渔业经营学等。
四、我国水族科学发展思路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和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办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优势[5]。一方面产学研合作办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有利于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链条,带动高等学校、企业、科研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此,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五、我国水族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缺乏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从水产养殖学母体中脱胎出来的,真正的专业教师没有,而转行的教师太多。例如,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三所高校都开设了“水族馆(水族景观)创意与设计”课程,但是美学教育的专业师资非一般高等农业院校所具有。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要片面强调建立一支庞大的专职师资队伍,关键要在教师职称学历特别是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上下功夫,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国内外高校之间还可以通过互派高年级学生交叉培养、互派青年教师访问讲学等办法,使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更具规范性。水族专业做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但目前双师型师资缺乏,应在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中使青年教师去生产单位锻炼,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迅速提高。尽量改变青年教师脱离生产实践的状况,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操作技能等自身业务水平,增强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并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注重师德和业务水平双方面的并重考核,促使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自觉加强学习和积极要求相关知识的进修或攻读研究生课程和学位,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6]。
(二)教材与课程体系须优化
根据学科要求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一旦建立,课程建设,尤其是主干课程的建设就将起到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分化、交叉和综合。水族科学学科应以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为中心,结合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重组、改造和发展。目前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包括观赏水生动植物增养殖、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环境科学、水产动植物疾病防治、设施渔业工程、生物技术等应扎实地加强建设,对这些主干课程全国应制定统一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按照大纲要求,各校可灵活制定课程内容,使水族科学做为一门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学科。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部分学校尚以水产养殖专业教材或者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大部分主干课程无全国统一教材。2007年水族科学与技术教育高地系列教材编写方案经多位教育界和产业界专家论证,基本确定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课程性质、教学背景、教材特点和编写大纲、实验教学等内容,已经进入编写和出版程序,将解决水族科学学科的教材问题。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理论、实践、创新课程,与水产学专业相比,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课程之间的比例更为合理,但该学科在国内外发展时间很短,无完整的体系可以借鉴,所以应进一步根据毕业生定向反馈、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等经常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更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7]。
(三)实习基地建设极为迫切
教学生产实习是水族科学专业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而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学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是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条件,是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延续。实习基地资源的缺乏造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现状,成了加快基地建设步伐、提高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最大阻碍。水族科学做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实践教学方面只能借鉴相关的农学学科,但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必须要迅速建立,以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完成。我国水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准入及投资门槛较低,仍处在低水平、低层次竞争的“群龙无首”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我国水族相关企业绝大部分为个体私人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培育、研究新品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原产于我国的金鱼出口合格率不到5%就是一个例证[8]。
在实习基地建设与选择方面存在一定难度。2004年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至今,各学校的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基本刚刚建立,实习实践单位主要包括水族馆、观赏鱼养殖场、水草养殖场、水族贸易公司和水族设备器材公司等。
但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经费、生产与教学关系等问题。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实习基地时,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基础设施规范,主要指实习基地所具有的实习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等设施的拥有量,以及先进程度、技术等级、质量标准等应当满足实习的需要;(2)技术力量雄厚,能够委派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3)配套措施完善,指实习基地的食宿条件、环境卫生以及规章制度等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安全保障;(4)对承担学生实习教学有积极的态度[9]。
事业的成功,看看这条信息吧,别再说了,莫再等了,赢在职称资讯快人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