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哲学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范文: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性与哲学的主体观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性与哲学的主体观
| 文章出自:毕业论文 | 编辑:免费论文 | 点击: | 2013-04-21 19:02:50 |

作者:肖瑜莲 单位:宝鸡市社会科学界

科学发展观有着极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它是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根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化的发展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国王最好是一位哲学家,以哲学来决定国家的政策。尽管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但一个时代的哲学的普遍繁荣,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正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哲学繁荣交互作用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发展理念的结晶,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相互借鉴,互为杠杆。科学发展观是根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化的发展辩证法,是理性思维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论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后来由于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世纪交替之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突出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综上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经历了“借鉴式发展—‘硬道理’发展—‘第一要务’发展—科学发展”的演变过程。“发展—发展—再发展”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一贯遵循的辩证逻辑。实事求是求的是“发展”之是;与时俱进俱的是“发展”之进;求真务实务的是“发展”之实。“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灵魂。

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论”与哲学的主体观、价值观和群众观是一致的

对主体、主体性问题的关注是世界性的趋势。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能源、人口、核威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日益关注。对人自身价值的关注,即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如何认识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等等,几乎成了当今世界科学、哲学界的共同话题。我们党对主体、主体性问题的高度关注,是同人们对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审视分不开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把人看作社会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科学发展观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论”,与哲学的生产观、主次矛盾的原理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史,说到底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而生产力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最根本的区别。生产力始终是主导的、决定性的因素,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最强大的动力。同时,只有在承认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产观的精髓的准确把握,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这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所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论”与哲学的物质与意识观、存在与精神观、矛盾观是统一的

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性;坚持客观地看问题,切忌主观性;坚持辨证地看问题,切忌表面性;坚持发展地看问题,切忌静止地看问题;坚持联系地看问题,切忌孤立地看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和互相转化的矛盾统一体。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但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反过来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发展,又善于抓住发展的重点。科学发展观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进步。全面发展观既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重点,同时又强调促进发展、加快发展;不仅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还要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不仅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济道德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市场经济带来的究竟是道德滑坡还是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长期以来没有定论。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版第二版序言中曾经分析过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沦落问题。他指出:因为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业道德的沦落是必然的。为什么市场经济一旦发育成熟,商业道德水平就会越来越高?经营越来越文明?这当然不是由于人性的改变和良心的发现,而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竞争条件的变化。“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热狂,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恩格斯由此得出结论:“大工业看起来也有了某些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4、273页)由此可见,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带来道德沦落是片面的。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为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只要我们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文明与政治文明“四个文明”一齐抓,就可以肯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我国的经济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五、科学发展观的“协调论”、“统筹论”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必须依靠一定的资源。城乡之间的联系、区域之间的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联系。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要受到惩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始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相协调。妥善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协调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论”与哲学的永恒发展观、自然辩证法以及“天人合一观”是一致的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观点。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破坏自然,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就积极的意义来讲,主要是指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两者相互依赖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把发展作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把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七、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论”、“和平崛起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为贵”的继承和创新

“和为贵”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论”、“和平崛起论”蕴涵着深刻的“和为贵”哲学理性。“和为贵”就是不同的事物、因素、成分的综合调理、和谐统一、措置恰当、相成相济之意。儒家认为,和谐乃万物生机的源泉。同时,和谐是有原则的,是“和而不流”、“恰到好处”、有节度的,并非不讲原则或放弃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调和哲学。“和为贵”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普遍和持久的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的深谋远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证,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深邃视野。因为它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也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崛起的目的是和平,崛起的手段是和平,崛起的后果还是和平。比如,我们在处理国内民族矛盾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在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上,我们从一贯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这些都是奉行“和为贵”哲学理念的成功范例,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性思维的体现。

八、“执政能力论”、“依法执政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观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历史的逻辑的辨证的统一。其一,二者具有共同的时代背景,都是历史的产物。其二,二者共同存在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矛盾统一体中。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三,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其四,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贯通,互为条件、互为保障、互相补充,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与时俱进。一方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赖于党的执政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依法行政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要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另一方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根本途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而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所以,只有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才能够解决好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特别申明:本站不是杂志社,所有论文免费阅读,论文范文,论文格式免费参考,并可代理发表,并提供论文修改等到相关服务,欢迎咨询!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