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列入各类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奖运动,听评的广播戏曲、广播文学、小说连播、广播曲艺、广播综艺等节目不下数百。也涉足电视文艺,如电视戏曲、电视音乐、电视散文、电视综艺等。沉下心来,难免有所思虑。雄厚的精神食粮。
喉舌意识和百花齐放意识其实并不矛盾,但也弗成彼此取代。如上所说,广播电视有双重功能,倘使说“喉舌”强调的是序言和器械功能,那么“百花齐放”强调的是艺术形态功能。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运用音像手艺与艺术进行了创作,现实上已经不限于社会文艺的选择、加工、流传,它们自己也已经成为社会上音像文艺年夜舞台的作品。作为社会文艺的一部门,它们不再具有旧日的权威性,同样要接管受众的选择、专家的审阅甚至市场的磨练。
面临媒体的竞争,仅有喉舌意识是远远不足的,泛泛地应付日常播出也难以知足受众的需求。广播人、电视人理当改变创作概念,变被动为自动,树立“广播电视艺术家”的意识。此刻,文学艺术领域的里手里手既已涉足音像创作,而且有所作为,那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除了正确把握政策和舆论导向以外,增强文艺涵养和艺术功力是当务之急。
载体与本体
顾名思义,广播文艺是广播所负载的文艺。广播是载体,文艺是本体。电视文艺近似。
载体的浸染弗成轻忽。在文艺领域里,它们与本体相辅相成,其材质与机能直接影响到艺术本体的形态特征。好比:
文字——措辞的符号,措辞是脑子的载体。有了措辞文字才有文学,才有美文巧思和艺术化的文学。于是,文学成为文学的载体。
宣纸——国画的载体。生宣、熟宣的分歧机能使泼墨适意与工笔重彩各呈异趣。
板材——版画的载体。于是有木刻的刀味、铜版画的金属味、侵蚀版的艺术肌理。
胶片——摄影的载体。胶片、暗房手艺培育种植提拔了摄影艺术。
广场、厅堂、剧场——表演艺术的空间载体。音乐、跳舞、戏剧形成了广场艺术、室内艺术、剧场艺术的分歧效果。
艺术有个流传题目问题,也有个纪录题目问题。纪录是为了流传。曩昔的艺术难以纪录和复制,只能口授心授、手工建造、巡回展示,或借助于文字间接纪录。这使文化艺术的普遍与成长相对迟缓。20世纪摄影、唱片、广播、电视、电视的接踵风行,意味着找到了新的声像媒体,也是载体。
声像媒体(载体)有什么功能呢?
首先,它们可以纪录——客不雅观地纪录,不失落原样地纪录。纪录声音、纪录形象、纪录色彩。既可以纪录生涯,也可以纪录艺术。既可以静态地纪录,也可以动态地纪录。既可以生涯化地纪录。也可以艺术化地纪录。胶片、电子的纪录功能的施展(片子、电视),其真实性甚至令舞台上三面墙式的“模拟现实主义”为之减色,进而去试探“剧场艺术”的新路。
其次,它们可以显示——主不雅观地显示。声音或形象不只是客不雅观的,它们也能显示主不雅观情绪、赋性色彩、审美偏向,甚至可以显示臆造的、非现实的概念——音乐、音响尤其具有这种魅力,由此带来奇特的审美感想传染。
第三,它们可以复制——多量量的、机械化的、不走样的复制。
第四,它们可以流传——普遍而迅速地流传,可以借助于电子手法实现即时流传、同步流传。
前两个功能——对生涯的客不雅观纪录,对情绪的主不雅观显示,属于艺术创作的领域。艺术讲究情、趣、艺。后两个功能——年夜量复制,迅速流传,属于流传的领域。
依托20世纪的现代科技,新一代的声像载体授予文化艺术以新的面目和新的包装,年夜潮般地涌向社会。它们加速了文明的措施,也改变了传统艺坛的风仪。于是,融汇着机械手艺、复制手艺(印刷、摄影、拷贝)、电子手艺的艺术形态被视为20世纪泛起的、与现代科技订交汇的新艺术。不凡是片子、电视、广播,有人称之为区别于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跳舞、戏剧七项艺术的第八艺术,第九艺术、第十艺术。
若是我们深切地思虑一下,其其实视听领域,广播电视没有缔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新的艺术手法。实足都是固有的艺术形态(包含片子艺术)业已缔造过的,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跳舞、杂技;听觉艺术如音乐、歌曲、曲艺说唱;视听综合艺术如戏剧、片子。即使如广播剧、电视剧,粗略也不外是听觉化的戏剧和片子式的声像蒙太奇叙事。所分歧的,只是将胶片载体转化为电子载体、将鉴赏情况由专业化的剧院转化为日常的尽情性情况而已(当然这也很主要)。从音像载体的角度讲,电视更需要从片子那里进修音像蒙太奇语汇、以及画面运动、节奏,影调、色彩以及音乐、音响等显示手法。
正因为广播电视没有缔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艺术手法,是以把握固有的艺术形态极端主要。
艺术形态没有高卑之分,只有手法、方式、气势派头、格调、韵味之别。它们之间从来不是彼此架空相干,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适、借鉴、通顺领悟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