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的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全球气候变暖、稀有物种灭绝……等等,日益恶化的环境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该不该重视"环境保护",而是我们在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实施"环境保护"。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资同行参考。
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视和把关最为关健目前,大多公路建设项目在预、工可阶段都需经过地方政府和行业主部门的审批和规划部门的确认,重大项目还要经过部委审批,可谓是层层把关。
遗憾的是,目前的现状是,由于环境意识的淡漠,在这一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交通和经济问题上,很少有人关心建设项目对诸如水源、生态系统的影响。或许有人提到类似问题,但大多是浅显的讨论而已,终不会左右建设项目的大局。
虽然重大项目也需做环境评估分析,但仍难免流于形式之嫌。倘若在方案论证过程、实施过程、后评估过程中,有关部门像重视交通和经济问题那样重视环保问题,严把环保关,就有可能将公路建设造成的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愿意接受设计人因考虑环保问题而明显增加设计投资的做法。虽然在工可和初步设计阶段都有相关的环保研究和环保方案,但在落实阶段,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如果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设计规范、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时,尤其在施工图阶段将环保设计按独立的章节对待,强制规定出勘察设计中在环保方面需要的基础工作,流程安排等,将对整个环保工作大有裨益;当然,制定出环保设计的收费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能这样,情况将会大为改观,预计会达到这样一个效果:首先,这将促进各公路勘察设计单位对环保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有利于环保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其次,由于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迫使公路建设的投资方在环保方面做出让步,也使得地方政府和行业主部门在审查公路建设目时在环保方面有法可依;另外,由于扩大了市场需求,增加了环保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势必促进大专院校在环保专业的学科建设。
把环保设计作为公路设计中的一个独立专业来对待在国内的的公路勘察设计单位中,对公路建设中环保问题主要由道路专业的设计人员去考虑,相应的设计也包含在道路及附属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环保意识和知识上的差异,在设计上对环保问题的考虑深度也会存在巨大差异。
另外,公路建设的投资方大多更关注经济利益,也不3加强宣传、转变意识说到环境保护,现在很少有人会说没必要了。但遇到具体问题时,孰重孰轻就未必说得清了,这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意识上的转变。
比如在土地资源使用方面,曾几何时,我们国家过度开荒造田,导至水土流失,沙漠化加剧,稀有物种濒临灭绝;今天已经意识到荒山、湖泊、湿地等在生态环上的重要作用,在许多地方都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政策,湖泊和湿地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将要实施的新土地法就是良好的例证。
公路建设方面亦是如此。现在修建山区公路时,大填大挖的路段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高架桥或隧道,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许多方面还需要94交通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转变意识。
如在土地使用方面,我们在平原区选线,自然会更多地考虑如何避开农田、耕地,尽量选择荒地和池塘作为公路用地,孰不知这一做法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
事实上,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荒地(特别是湿地)、池塘的环保价值远大于农田的价值。在一定区域内保持适当比例的荒地和池塘对维系这一区域内的野生动物的繁衍是极为重要的。
比如青蛙、蜻蜓,某些鸟类,它们的生存是离不开水塘的,而其生活区域半径又很小,这一区域内水塘的消失意味着这些物种因此从这一地区消失。今天,即便是在北京的郊区,"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也已罕见正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在减少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分割作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可谓是一片空白。今天在讨论一条高速公路方案时,沿线的地方政府一定会积极争取多修一些通道或立交,以确保路线两侧居民的正常往来和农业耕作,但还不会有谁为他们这一地区的野生动物争取应有的权力。
事实上,高速公路不仅会切断两侧居民的原有联系,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这就是在发达国家修建绿色走廊(既动物走廊)的原因。当然,由于国力的制约,目前在我们国家提倡修建绿色走廊还不现实,但在选线过程中适当考虑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尽可能减小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这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另外,在水资源、土壤资源的保护方面,我们在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比如在修建一条公路时,我们并没有将其表面的腐植土(既熟土)加以保护,或是当废土丢弃,或是和非腐植土(既生土)堆放在一起,然后回填到某个地方,白白浪费掉。岂不知腐植土也是人类的有限资源。
目所在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气象、植被、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等进行认真调查,然后将每一专业的调查结果均用不同颜色在小比例地图上表示出来,打印在硫酸纸上。
对公路建设敏感的地域用深颜色表示,较敏感的地域用浅些的颜色表示,依此类推。这样,就样就形成了几张分别表示地质、水文、气象、植被、野生动物敏感度分布图,然后将这些图叠加在一起,颜色越深,就表明越不适宜公路通过。
这一办法既科学又直观。当然,如果公路必须通过对环境敏感的地域,环保设计室还要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在公路建设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方面,诸如格栅护坡、挂网、三维植被网等在国内都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这里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加筋土挡墙的做法在德国很是流行,国内尚未见到。该挡墙断面如图1所示:
其独到之处在于墙面板的做法。墙面板由侧板和挡土板构成,侧板形成骨架,挡土板通过桦槽设置在侧板上,将加筋带与挡土板连在一起。因挡土板并不形成封闭的墙面,墙后填土在每个局部单元内都是按其自然安息角形成一个土质斜坡,在上面可种植花草或灌木。
总之,关于公路环保方面需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公路建设不单要提供一个舒适的驾车环境,满足预计的交通功能,还应将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减少到最低,尽量做到与自然环境交融;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糟糕的环境之中,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对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感到满意,对每一个从事公路勘察设计的人员,有能力、也有义务在此方面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只要我们多加思考,不因循守旧,将环保意识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因为期刊是要查抄袭的哦,多了解一下期刊的要求以及各地的评职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