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化学是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知识教育是当前化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愈来愈令人担忧,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增多,温室效应加剧,光化学烟雾等,这些无一不影响环境的质量,侵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世界"环境难民"的人数已有1300万人左右,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也是当今国际政治和外交事物的重要内容。自1975年国际环境教育(简称EE)计划实施以来,EE被提高到"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高度,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潮流,成为各国保证环境健全和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基础。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认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局的重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策。加强环境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学校教育理应反映这一时代信息,而环化教育正体现了这一原则精神。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毕业流向看,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充实到基层工作。
据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显示,在县及县以下的基层单位就业的占80%,相当一部分在乡镇政府或乡镇企业工作,在乡镇政府工作的都掌握有一定权力,决定着当地发展规划。而所在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企业。
这些人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保法的实施情况。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环化知识,对在校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是目前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自由基反应与臭氧层破坏烷烃和卤素的取代反应历程是自由基反应,为使枯燥的自由基反应历程变得生动形象,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加进臭氧层被破坏的知识以及由此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距地球表面15~50km处为臭氧层,它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和氧气一起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它们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其形成机理是:
然而遗憾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给我们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破坏臭氧层的因素。例如我们用于冰箱和空调的致冷剂氟氯烃(CFC商品名氟里昂),其破坏臭收稿日期:1999-05-17 修回日期:1999-10-26氧层的机理是一个典型的自由基反应:
这4类物质的主要来源有: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高度约为20km,正好是臭氧层中心,它把大量NOx和H2O排入平流层,其中H2O又产生HOx;大量使用氟氯烃作致冷剂,进入平流层产生Cl,对臭氧层的破坏有90%来自于此。因此看来广告语"新一代环保无氟冰箱"不准确,实际上是氟替氯背了黑锅,应是无氯冰箱才是真正的环保产品;大量使用氮肥,被细菌衰变为H2O及空气中N2在雷电作用下产生NO,进入平流层产生NOx;大量使用holons(一类含Br的卤代甲烷及乙烷的商品名,用作灭火剂),进入平流层产生Br,Br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强于Cl。
事实上臭氧层破坏反应很复杂,要准确描述之,必须考虑150多个化学反应。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产生,臭氧层被破坏日益严重,某些地方甚至形成臭氧空洞。199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Maro·Molina和F·Sher wood Rowland预言,若按照目前人们使用氟氯烃气体量持续不变来计算,几十年后臭氧层绝大部分将被消耗殆尽,一旦失去了臭氧层的保护,将导致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紫外线辐射也可能改变海洋生物种的丰度和种类,并给浮游植物造成严重遗传破坏,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
结合分子结构和气体分子内容穿插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增强。
对一些降水的化学分析可知,酸雨中的酸有90%。来自H2SO4和HNO3,其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在讲解不同催化机理对反应速度影响时,可将城市烟囱排放出的SO2通过液相催化过程氧化为SO2的知识穿插于其中。当大气湿度很高时,悬浮在大气中颗粒状的金属盐(锰、铁、铜、钒等硫酸盐或氧化物)作为凝结核可使水分子聚集成小水滴,水滴吸收SO2和O2后,又靠这些金属盐的催化作用,按下式在液相中迅速将SO2氧化为H2SO4。
基础化学是高等工、农、林、医等非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包含基本的化学知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它的基础性更显得重要,是学习其他科技知识的一个载体。因此将现在世界的热点-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穿插于有关章节中去,使其更加充分显示活力,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保教育。
实验证明,这样做,不仅可达环境教育之目的,还使课堂教学内容有所更新,提高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学时数的限制,实验设备的欠缺等因素的制约,笔者虽然做了一点尝试,但此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