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生态屏障之所在。所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着本地区人民的命运而且关系着长江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人为活动微弱,该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土地荒漠化、冻融等。虽然灾害分布十分广泛,但大部分地区发肓种类单一,加上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低,所以破坏程度低。第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之青藏铁路的上马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旦在青藏高原上进行大规模的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本文根据作者1999年9月至10月对青藏高原的现场考察以及近年来的研究,对青藏高原道路工程(尤其是青藏公路)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道路工程的修筑对(或可能对)高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道路工程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青藏高原的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青藏公路和即将修建的青藏铁路。道路工程具有跨度大、经过区域广、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等特点。所以道路工程经过区域不仅受该地区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同时道路工程也反作用于该区的生态环境。青藏公路修建后,沿线冻土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沿线冻土环境的变化对青藏公路产生的严重破坏而进行的整治工程,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沿线冻土环境改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和不稳定的特点。尤其岛状冻土区地温高,零梯度区间大,冻土不稳定。在边缘地带上限以下零梯度区间可达数米至十几米。只要破坏地表植被或进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冻土就很容易退化。在此区冻土厚度差异大尖灭迅速。123道班从厚度大于60m的多年冻土发育区到季节冻土区的最短距离只有200~400m。
由于青藏公路修建时缺乏对冻土区生态环境的有利保护措施,仅此致使高原冻土面积减少10%。一则是在公路修筑时没有注意对多年冻土层进行保温措施;再则由于公路两侧的植被遭到破坏,天然保温层被破坏。一到融化季节,地表水因植被破坏大量渗入多年冻土层上限附近,而带去大量能量引起上限下降。冻土上限的下降使活动层增厚,从而导致冻胀和融沉加剧最终出现道路工程的严重破坏。
本文来源于标准论文代写网,转载请保留版权,本篇论文所属栏目http://www.bzlunwen.com/dlgclw/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