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时间不合适建筑经济与管理课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 而此时正是大四学生考研、求职的忙碌期。教室里空空荡荡, 只有少数学生在听课, 其中部分还在看考研的书, 部分人在消耗时光。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了大量诸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之类的课, 也做了几个这方面的课程设计, 所以思维的惯性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建筑经济与管理课列入可学可不学的范畴。有些习惯了计算弯矩、应力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这门课, 他们还试图在教材里寻找公式和例题, 照着某一个模式去解题。 3.课程设置的偏向性纵观整个四年的课程设置, 工程技术类课程占了绝大多数, 8个课程设计中只有1个是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概预算课程设计, 最后的毕业设计更是倾向于结构设计, 毕业答辩时的提问几乎都围绕着结构设计, 偶尔涉及建筑设计和制图。这种教学上的偏向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 老师讲, 学生听,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措施调整课程的开课时间以我院06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 军训结束后开始进行为期14周的学习, 总学时 234, 周学时16.7, 其中数学80学时、建筑制图50学时、英语类课程 60学时、其它类课程44学时, 白天的多数时间学生都无课可上。而那些03级的大四学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总共8门专业课, 总学时280, 周学时21.5, 另外还有3个课程设计。学生忙得晕头转向, 考研、求职、读书, 一个都不能少。针对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 建议学校在大一时就开设理论力学等专业基础课, 将专业课的教学适当提前,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较早认识所学专业, 也可以避免日后大量专业课与考研、求职在时间上的冲突, 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第1个学期大量的空闲时间也不利于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平稳过渡。那些十八、九岁的大孩子, 远离了父母的管束, 面对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诱惑, 会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 将多余的精力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 有必要在前两年打基础的阶段将课程设置得饱满些, 不要将大量的专业教学都压在后两年。改变轻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学生进行侧重于经济管理方面内容的毕业实习, 如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投标的决策过程,
企业的日常管理; 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 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 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 实习也方便。实习完毕后, 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 避免使实习流于形式。这样就可以将土木工程学生的三大就业方向 ( 设计院、施工企业、咨询管理部门)通过一个毕业设计、两个实习体现出来, 改变学生和老师唯设计独尊、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从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入手,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加速人才培养,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队伍素质, 推进深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 适应对外开放, 国家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目前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这一执业资格, 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建设教育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 就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查( 核)、控制及管理等岗位配套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结构工程师之于设计院、建造师之于施工企业而言, 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
报名参加考试的时间相对较早工程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4 年可报考一级建造师; 满4年可报考造价工程师; 取得中级职称后满3年可报考监理工程师; 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在已通过基础考试且职业实践不少于4年的情况下可以报考一级结构工程师。相比较而言, 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对工作年限要求较短, 有利于学生及早考试通过。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考试难度相当, 且有部分科目是共通的, 而结构工程师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涉及到的科目达二十多个, 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测量、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等, 还涉及十几本规范和规程, 比前面三种执业资格考试难度都要大。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