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然而,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破坏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这样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我们还能走多远。教育宣传、末端治理的方式虽然有助于改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但以经济手段去调整也许更能接触问题的根本。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去探讨长江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以现有的经济手段和经济能力去解决。当前长江流域水利投资不尽合理,笔者认为长江流域水利投资整体上应当加强,其中下游投资应下降并向水环境保护、t水污染治理方面倾斜,中游水利投资应当加强,而上游地区投资价值高,地位重要,应大幅度加强该地区的水利投入。
水利投资可以改善资源环境,从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年的水利投资效益可能在下一年甚至今后的许多年慢慢发挥其经济增长的效益,长江流域水利投资同样是流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并和流域的GDP增长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站在国家水利投资的高度,本文从防洪、灌溉、城市供水、水利发电和水土保持五个方面比较长江流域与黄河、淮河、珠江等流域的水利投资效益,指出应当加强边际效益高、边际成本低的地区的水利投资。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笔者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长江流域防洪、水利发电、水土保持效益高于其他流域,应在这些方面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投资;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城市供水效益较低、水资源丰富,可以通过调水工程提高整体的供水效益,农业灌溉则应当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以提高整体效益。
水利投资条件的改善能改善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单纯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经济环境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水利投资解开,而农业发展则更直接的需要水利条件的改善,所以,水利投资与经济长期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把资源作为一个要素纳入传统增长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当环境破坏性的工业投资过多时会直接导致国民生产的下降,而健康的工业投资是直接受水利投资量的约束的。第四,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利投资的效益,通过政府由水利投资的主要参与者向水利资金的引导者转换,通过水利投资企业单位的产权改革,以及通过政府有效监督,能够在投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提高水利投资的效益。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讨论,本文试图给出了一套较科学的长江流域水利投资决策机制,包括长江流域水利投资的总量决策;水利投资的结构决策,这里的结构包括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区域间的结构,以及长江流域水利投资的各组成部分与我国整体水利投资的关系;水利投资的管理规则。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长江流域水利资源为全国各流域之最,而水利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左右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然而我国水资源、水环境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牺牲品,而且反过来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经济的增长,而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正是来源于长期以来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对长江流域的水利投资展开了研究。
长江流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长江流域横跨中国的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发展悠久,人口稠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城镇建设发展全面,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江流域是中国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全流域设有城市186个,其中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4个。上述四个中心城市已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还有其他大中小城市各自形成了有生产特色,联系着自己腹地的各种城市载体和城市带,拥有众多的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等工业基地。长江流域已建立起完善的包括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系。据资料统计,2001年,长江流域总人口42403.8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耕地面积 2316.70万平方米,水能蕴藏量26801.73万千瓦,装机容量19724.33万千瓦,年发电量4722.71亿千瓦时。2002年全流域的15个省、2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的生产总值53510.97亿元,占全国的55.78%;发电量7235.48亿千瓦时,占全国的48.86%,其中水电1936.20亿千瓦时,占全国当年总水电量的69.79%。长江流域在过去的5年中,中央共安排长江流域中央水利投资684亿元,防汛抗洪减灾效益高达7000亿元。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