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利发展史显示了较为明朗的“四阶段”特征,即:“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管理”四个发展阶段,长江流域现正处于“水治理”阶段向“水开发”阶段转变的过渡时期,长江水利现代化研究,是长江水利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长江水利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就是要整体推进长江水利现代化,最终建立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配套政策研究提高现有的长江流域水利投资的任务,就十分突出地提到了历史的前台。
水利投资的总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把水利投资放在国民经济的附属地位,没有科学的规划投资的额度,发生水患了多投资,没发生水患则不重视水利投资,从我国98大洪水以后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水利投资增长了近一倍。没有有效的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水利经济的安全系数、水电、航运等水利需求和谐统一起来,这样就容易出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水资源成为瓶颈或是在旱涝等自然灾害面前水安全出现问题流域水利投资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后面章节的研究数据表示,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益角度来说,水利投资的边际收益高的流域应该多投资,水利投资的边际收益低的流域应该少投资,而且边际收益高的水利投资领域应该多投资,边际收益低的水利投资领域应当少投资,在这些方面国家可以在投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水利投资的经济效益水资源过度开发而缺乏有效的保护。一度被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因严重污染连年告急,国家虽几次投入巨额资金往白洋淀注水,可一直没能逃脱注水一污染一再注水一再污染的循环。多年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后果使我国的很多地方水资源成为了今后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工业对水资源污染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很多地方的水环境已早就一去不复返,而水环境又进一步影响现在和将来的工业投资水利投资中政府在一些领域过度干预,而另一些领域却政府缺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主管部门集水资源的所有权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水行政主管部门等于一身;既是项目发包者的上级,又是项目承包者的上级主管,使得企业总是依赖政府,不同程度地忽视经济目标:政府也习惯于干预企业,企业缺乏必要的自主经营权水利投资相应的产权机制不健全,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的责、权、利关系不清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水电工程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以后交给水利、电力部门或地方经营。这种建设与经营相分离的体制使建设单位和经营单位都不对投资回收负直接责任,工程所有权的代表缺位,经营者缺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回收投资的责任心,投资者的权益没有切实的措施得到保证。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如何提高长江流域水利投资的效益,而提高水利投资效益的经济基础是国家现有的水利资金和运用该投资资金的能力,主要通过对投资量的科学确定、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政府管理能力的提高来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水利投资的基础性是由水利产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决定的.基础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生产条件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制约性、战略性作用的部门或行业。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具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作用。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条件。
学者们对水利投资的研究由来已久,主张将水利投资纳入经济分析的体系。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行为一方面是社会放弃当前一部分生活消费,为提高将来社会生产能力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本身又消耗了大最的生产资料,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一定时期的投资总量与所形成的基建规模要有合理的比例。制的数学理论得到详细论述和推广,经济控制论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的经济分析当中。顾强生于1999年建立了水利与社会经济联动和互动关系模型和水利经济系统运行分析动势能模型,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一些学者还从模糊贴近度在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角度,将模糊数学的理论运用到水利投资当中,并且试图用相似接近法从多目标优化非劣解中求最优解。这些工作都为研究水利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关联互动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在水利投资结构、方式及来源的研究领域,人们始终坚持水利资产存量重组,优化水利资本结构的基本思路,并且具体研究了水利建设工程资金筹措方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水电建设的投资方式等水利于产业的投资方案。在国家财政投资渠道方面,袁东研究了政府财政在中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作为,按照公共财政原理,水利作为以公益性为主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是政府投入的主要对象。国家统计局投资司从国债的角度论述了水利投资的度量问题。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探讨水利投资的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