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历史论文:历史教学论文|唐代的戒指
历史教学论文|唐代的戒指
| 文章出自:文无忧问吾有 | 编辑:论文发表 | 点击: | 2012-05-11 14:21:55 |

     一

    先简单谈一下唐代畴昔戒指的情形。

    中国古代在原始社会就有戒指了。年夜汶口-龙山文化时代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有的戒指上还嵌有绿松石。 甘肃的齐家文化范例遗址中也已发现了铜戒指[2].此后在考古挖掘中续有戒指出土, 值得注重的是新疆自公元前1000年年夜公元纪年最先,沿丝绸之路,多有铜戒指出土[3].公元1世纪, 在新疆昭苏县夏台乌孙墓曾出土过一枚嵌宝石金戒指[4]. 此后仿佛在西北和东北区域出土的戒指要多于其他区域。好比著名的宁夏固原区域,北周李贤墓曾出土过一枚金戒指[5],隋史射勿墓也出土了一枚金戒指[6].在东北, 辽宁旭日市田草沟晋墓(鲜卑墓)一个墓就出土了金戒指19件[7].这些墓的墓主人年夜多是少数族, 出土的金戒指中有一些已经专家判定为西方传入的手产业制品。

    那么,戒指的行使在唐代畴昔具有何种意义呢?这个题目问题对照复杂,这里只想指出以下几点。

    一、《承平御览》卷718《服用部。指环》引《五经要义》说:“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籍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许多学者都以此作为中国古代戒指泛起的最初的寄义。但这是极端可疑的。首先,如上所述,戒指早在有君主泛起之前就已经泛起了,而且男女都戴[8]. 其次,我们从文献纪录上还找不到第二条证实,不知《五经要义》的凭据何在,而且考古发现也不能撑持这一说法。末尾,《五经要义》此段文字只说是“环”也并没有晓畅说是“指环”。是以我感受,关于戒指用途的这一说法概略是不能成立的。

    二、戒指在汉代概略行使的不多,概略仍被视为瑰宝并用于奖励。前述《承平御览》又引《后汉书》云:“孙程等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9]”。 查范晔《后汉书》卷78《孙程传》,没有上段引文,只说给孙程他们“加赐车马金银钱帛各有差”。然则我们知道,其时以《后汉书》名书者,除范晔《后汉书》外尚有四家,即华峤《后汉书》、谢承《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薛莹《后汉书》。这五家《后汉书》,《承平御览》都引用过。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现存范晔《后汉书》中没有这一纪录就随意纰漏地否认这条史料。不凡是将戒指用作赏物,相符戒指泛起后所具有的一种文化意义。据布兰奇。佩尼的《全国服装史》,在罗马帝国时代,金戒指“一变而为国门风誉的象征,作为献给作战有功的官员的一种奖励”[10].是以《承平御览》所引《后汉书》的那段话照样有概略成立的。戒指作为赏物的用法概略为南北朝时的北方朝廷所沿袭。前述北周李贤墓中的金戒指,有学者就感受“概略是北周皇室对李贤的赏物”[11].是以有一种推想:在汉代,除北方少数族外,戒指还不此日常人日常行使的装饰品。孙机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12]没有将戒指归入“服饰”类,而是归入了“金银器”类,生怕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三、戒指在唐代畴昔仿佛还具有一种奥秘意义[13].这在汉代已经是这样了。《西京杂记》卷1记“戚姬以百炼金为■环,照见指骨,上恶之”。这种能照见指骨的戒指不知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建造的(也概略是国别传入的),仅其“照见指骨”一点,就已经透出了极端的奥秘。概略恰是因为戒指所具有的这种奥秘意义,因而我们看到关于戒指的纪录,年夜都与神鬼有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平易近族年夜移动年夜融合的时代。这时文献中有关戒指的纪录激增,而且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与神鬼与物化人有关,有些则与少数族有关。由此或可推知,戒指所具有的奥秘意义和胡族[14]色彩在这姑且期获得了较年夜的成长。我们举文献上的一例。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8“鲜卑女”笔记:“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写意,每至将夕,辄竣事去屋后。其家奉侍,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芟之而女哀号,经宿遂物化”。鲜卑人戴戒指,前述辽宁旭日晋墓出土的戒指可与文献互证。此段史料及其他纪录申报我们,在其时人的概念中,戒指隐含有一种胡族色彩和奥秘的意义。

    四、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外来文化影响,戒指与婚姻发生了某种相干。前述《承平御览》又引《外国杂俗》云:“诸问妇许婚,下全[15]齐心指环,保同志不改”;引《胡俗传》云:“始娶亲姻,相然许,便下金齐心指环”。此二条史料当为同源,所述应是中亚习俗,《晋书》卷97《年夜宛国传》云:“其俗娶妇先以金齐心指环为聘”即可为证[16].我们知道,西方至迟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戒指已经和婚姻有了平稳的相干。前述《全国服装史》就指出,其时金戒指已取代了铁戒指,成为婚礼上新婚匹俦佩戴的装饰[17].这一习俗经中亚作为“外国习俗”传到了我国(此外概略还有其他路子,详下文),所以在汉魏往后,戒指与婚姻有了某种联系。然则这种联系是不确定的(即不必然用于定婚,详后),而且模仿照旧只是一种“胡俗”。

    以上所述唐代畴昔戒指所具有的非装饰品性质、奥秘性质、胡族性质,以及与婚姻之间发生的不确定相干,到唐代变得若何了呢?

    二

    我们先看一下唐代史册中的纪录以及考古资料情形。

    唐代史册中有关戒指的纪录少少,且罕有的几条也只出此刻笔记小说中。例若有:A、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玉箫化”笔记韦皋与玉箫相约,商定五至七年后来娶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后来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物化。再后来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知此事后“广修佛像”。末尾玉箫托生为歌姬,又回到了韦皋的身旁。

    B、《承平广记》卷340“李章武”笔记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子妇答白玉指环一,又赠诗”如斯。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物化,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C、晚唐谷神子[18]《博异志》“杨知春”笔记杨知春与群贼盗墓,为取得墓主人指上玉环,“竞以刀断其指”,效果群贼忽然“皆不认识,九人自相斫俱物化”。

    D、《承平广记》卷339“崔诗人”条[19]记唐德宗贞元年间崔诗人误入北周赵王女玉姨之墓,与玉姨的外甥女欢爱。又与玉姨赌钱,“嬴玉指环二枚”如斯。

    文献资料之外,考古文物资料中有关戒指者亦少。首先,在唐墓壁画和传世绘画中仿佛没有见到戒指的图像。其次,出土文物中,戒指也较其他钗、 簪等为少[20].笔者限于前提,没能详尽包含,仅对《文物》《考古》杂志1990-1997共八年间公布揭橥的唐墓随葬品做了个简单统计。效果是,在公布揭橥的127座唐代墓葬中,出土有钗者共11座墓、有簪者5座墓,而出土有戒指者只有3座墓。下面是这3座墓的情形:甲、河南偃师市杏园村YD1902号唐墓出土有金戒指一件,“环体厚重,上嵌卵形紫色水晶。水晶上浅刻两字,文字为中古时代的巴列维语”。墓的年月推想为盛唐墓[21].乙、辽宁旭日市双塔区一号唐墓出土铜戒指5件;三号墓出土金戒指一枚,同墓还出土有东罗马帝国金币一枚。墓的年月推想在唐中期畴昔[22].丙、江苏徐州市花马庄唐墓出土金戒指一件。墓的年月推想为唐前期[23].上述三墓均无墓志出土,是以墓主人的情形不甚清楚明了。

    凭据以上有限的资料,我们来看看唐代戒指行使上的几个题目问题。

    一、从文献中有关戒指的纪录奇少,以及考古出土什物也不多的情形看,戒指在唐代年夜部门区域、对年夜部门人来说,还不此日常生涯中常用的装饰品。作为至宝作为信物行使而并不戴在手指上的概略性很年夜。例如D条史料中即以玉戒指为赌资,赢了戒指从墓中出来后,“其赢玉指环犹在衣带”,并没有戴在手指上。同样的例子我们在南北朝时也能看到。前举《异苑》卷6有一笔纪录说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背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请注重,女子没有将戒指戴在须眉的手指上,而是结置于衣带上。声名自南北朝到隋唐,虽也行使戒指,但年夜部门人并不把它戴在手指上,换句话说,就是其时还没有戴戒指的风尚。前述甲墓出    土的金戒指,据挖掘申报称,墓主人就是“右手握一金戒指”如斯,可见也并没有戴在手指上。当然,不能否认其时也有将戒指戴在手指上的。估量这首若是北边少数族的习俗。前述乙墓出土的铜戒指,挖掘申报说就是戴在墓主人手指上的。

    二、于是又可指出,戒指在唐代仿佛仍是带有浓烈少数族或外来文化色彩的装饰品。前引乙墓除出土了金戒指外还出土有东罗马帝国的金币,可知墓主人或是少数族或受外来文化影响甚年夜。汉代以来,从西北到东北,某些少数族的成员有戴戒指的习俗已为考古发现证实。乙墓所处的辽宁省旭日市在唐属营州,是与契丹、奚族运动区域订交叉的区域,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还曾“为契丹所陷”[24],开元往后又是“商胡”云集处[25].我们知道,契丹族概略是戴戒指的。1992年挖掘的辽耶律羽之墓,墓主人物化于离唐代不远的会同四年(941年,亦即五代后晋的天福六年),墓中就出土有金戒指5枚[26].而1986年挖掘的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的墓主人陈国公主“十指戴戒指十一枚(有一指上两枚套叠在一路),驸马戴戒指六枚,均为金质”[27].这些资料概略可以作为契丹族戴戒指的旁证吧。是以,乙墓的墓主人很有概略属于契丹族当然也有概略属于“商胡”[28].此外,甲墓出土的金戒指上刻有中古波斯语,无疑也是西方传入的外域工艺品。文献中也能看出些许痕迹。好比《新唐书》卷83《定安公主传》记定安公主回到太原,“诏使劳问系涂,以黠戛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我们知道,黠戛斯“赤发、皙面、绿瞳”(《新唐书》卷217《黠戛斯传》),是唐代西北的少数族。又,前述C条史料说墓中戴戒指的女子是“绿发稠直,皓齿编贝”,显然也是一位少数族或外国的女子。总之无论考古资料照样文献资料都声名,唐代的戒指仍首要为胡族或受胡族文化较深的人所佩戴。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将其视为一种外域文化色彩浓烈的至宝的概略性模仿照旧较年夜。

    三、戒指在唐代,仿佛照样具有某种奥秘色彩。前述汉高祖恶戚姬“■环照见指骨”的说法在唐代模仿照旧风行。假托牛僧孺撰写的《周秦行纪》,说牛在洛阳四周碰见了戚夫人,“夫人约指玉环,光照于座”。刘禹锡更说杨贵妃“指环照骨明,饰物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29].其实史册中只有杨贵妃戴臂钏而没有戴戒指的纪录[30],刘禹锡这里说“指环照骨明”,不外是借用戚夫人的故事说杨贵妃的饰物珍异而已。与前代一样,戒指具有的这种奥秘性反映在文献中,就是涉及戒指的纪录绝年夜年夜都都与神鬼与物化人有关。前引A、B、C、D四条史料无一破例。这概略也可以间接证实唐代戒指所具有的某种奥秘性质。

    四、唐代有关戒指的纪录又模仿照旧多与婚姻相关。这除了前面所云胡俗的影响外,概略还有释教的影响在内。现存敦煌文书中有一种被称为《太子成道经》的变文,内容叙净饭王太子的成佛经由。文中说太子长年夜,净饭王想为他授室以使他陶醉人世,“太子闻说,遂奏年夜王,若(与)儿取其新妇,令巧匠造一金指环,(儿)手上带之,怙恃及儿三人知,余人不知。若与儿有缘,知儿手上金指环者,则为匹俦”。后来摩诃那摩女耶输陀罗说了出来,于是“太子其时脱指环”, 娶耶输为妻[31].《太子成道经》系凭据《佛本行集经》演绎而成[32],在敦煌文书中有八个卷子,可见在其时广为撒布。加上变文那种连说带唱的讲经体式格局,相信这一故事在民众中必然对照普遍。因而我猜测,在唐代戒指与婚姻相干的连系中,释教概略也起了必然的浸染[33].然则戒指在唐代的年夜部门时代仿佛还不具备西方文化中全数的“定婚”意义。因为戒指在其时虽然成了某些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但却被授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寄义。前代如《承平御览》所引《后魏书》,说元树从梁归魏后,将爱妹玉儿给他的金指环“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这是取指环的“环”与“还”同音。唐代也是这样。B条史料说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轮回无最终”。这是取指环的“轮回”之意。这样,无论“还”照样“轮回”,寄义都与西方习俗中的“定婚”分歧。这概略可以声名,戒指在唐代虽与婚姻有联系,但相对而言,仿佛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寄义。

    五、然则到晚唐,概略一些认识西方习俗的士人知道或接管了西方戒指所具有的“定婚”意义。前述A条史料就是典型的一例。史料说韦皋与玉箫离别,“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这里的指环就有了对照晓畅的“定婚”的寄义。不只如斯。我们知道西方戴戒指的习俗是戴在中指上透露表现已经定婚(也有说透露表现热恋者)、戴在无名指上透露表现已经娶亲。古罗马庞培城壁画中画的已婚妇女,已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了[34].这种习俗晚唐的某些士人概略也已经知道。前述韦皋与玉箫定婚后,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物化。史记玉箫的主人姜氏“愍其节操,以玉环着于中指而同殡焉”,即视玉箫为已定婚之人,所以才将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前述C条史料说墓中的女子“左手无名指有玉环”,声名这位女子是一位已婚妇女。若是说C条史料的作者谷神子(郑怀古)记墓中女子无名指戴戒指尚属不知其所以然的话,A条史料的作者范摅则应该是年夜白将戒指戴在中指上所具有的意义的。当然,具有这种常识的人在唐代概略很少见(好比前述乙墓的墓主人就是左手戴2个右手戴3个铜戒指),但文献中晓畅有将戒指戴在中指和无名指上的纪录,照样声名晚唐人对戴戒指的外国习俗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综上所述,戒指在唐代模仿照旧具有奥秘性、胡族性的特点。它虽然概略在北方某些少数族中风行,但就唐朝年夜部门区域而言,模仿照旧不此日常生涯中经常行使的装饰品。此外,戒指在唐代依然与婚姻有关,但其寄义仍不平稳,传统文化意义概略模仿照旧年夜于外国文化意义。只是到了唐代晚期,才仿佛有些士人对外国习俗中戴戒指的意义(如定婚)以及佩戴体式格局(如戴于中指或无名指等)有了必然的认识。

    三、

    此刻的题目问题是,戒指在中国可说是发源甚早,然则为什么没有成长成为一种普及行使的装饰习俗呢?这个题目问题对照复杂,这里只想就与婚姻发生相干的侧面来谈一谈。按中国古代的戒指很早便与婚姻联系起来了,那么为何到唐代为止,戴戒指却一贯没有在社会中风行、并成长成为一种普及的婚姻习俗呢?我想,其基来源根基因概略在于,戒指与婚姻发生联系的习俗来自外国,而这一习俗与中国古代的婚姻轨制格格不入。按中国古代的婚姻轨制很早即已形成,其根底特征之一是婚姻的结成需要媒妁,《诗。豳风。伐柯》云:“伐柯若何?匪斧不克。取妻若何?匪媒不得”就是明证。此外,娶亲过程的“六礼”也早在《仪礼》中已经有了晓畅划定,而“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每一礼,都需要中央人(使者、宾)来完成,其中没有给新婚男女直接见会晤面的机遇。上述婚姻轨制在子女虽有繁简之分,但却简略为历代所驯服。唐代也是如斯,“为婚之法,必有行媒”[35],婚姻的成立要靠媒妁。日常而言,唐代平易近间的婚姻过程首先是媒妁牵头,然后男方提出《通婚书》,由媒妁传给女方,若女方也有《答婚书》,婚姻就成立了,日常也就不许悔婚了。《唐律疏议》卷13《户婚律》云:“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

-----------------------------------------------------

    注 释:[1]、唐代称戒指为“指环”。因为“戒指”是现今畅达的称谓,故本文仍以“戒指”名之。

    [2][8]、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1994年9月,358-361页。

    [3]、龚国强:《新疆区域早期铜器略论》,《考古》1997年9期,8-13页。

    [4]、穆舜英等主编:《中国新疆古代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书社,1994年10月,图版138. [5][11]、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匹俦墓挖掘简报》,《文物》1985年11期。

    [6]、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文物出书社,1996年8月,14页。

    [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宁旭日田草沟晋墓》,《文物》1997年11期,37页。

    [9]、中华书局影印本。原文作“金指钏环”,欠亨,当为“金钏指环”误倒。

    [10]、布兰奇。佩尼著、徐伟儒主译:《全国服装史》, 辽宁科学手艺出书社,1987年9月。据该书,戒指在古希腊时代最早是作为印鉴或徽章行使的(101页),后来还有过透露表现等第身份的浸染。跟着希腊罗马文化的东传,这些浸染也影响到其他区域。好比据吴焯《西伯尔罕的宝藏及其在中亚史研究中的地位》一文(《考古与文物》1987年4期),在1978年发现的西伯尔罕墓葬中,六具尸身有二具戴有戒指。这戴戒指的二具都是男性,所戴戒指是錾刻有雅典娜神像的“印章戒指”。由此迹象看,戒指在这时这里概略照样代表一种等第身份(然则据岩波书店1988年出书的V.I.Sarianidi著、加藤九祚译《シルクロ—ドの黄金遗宝》一书,六个墓中只有一个男性,而戴戒指的是三位女性。不外无论是男性照样女性,戒指在这里透露表现一种等第身份生怕没什么题目问题)。由此也可知,概略正因为戒指的这一浸染,所以早期戒指上有印章是对照普及的。下文佛经中所谓净饭王子所戴“印环”是一个证据,河南偃师杏园唐墓出土的“印章戒指”概略也是其遗风。

    [12]、文物出书社,1991年9月。

    [13]、戒指具有奥秘意义,在许多平易近族的传说中都有。 好比北欧有关于尼伯龙的戒指的神话。风闻有了这枚戒指,就可以维持众神对全国的统治。

    [14]、这里的“胡族”指国内西、北少数族和国外(首若是西方)平易近族,下同。

    [15]、“全”当为“金”,参下引《胡俗传》文即明。

    [16]、《晋书》所云当亦与前二条史料同源,但我们不知道哪条史料在前, 也就是说不知道谁引自谁。

    [17]、亦见前引《全国服装史》,162页。

    [18]、有学者考证“谷神子”即“郑还古”, 参中华书局本《博异志》“出书声名”及“附录”。

    [19]、《承平广记》注此条出自《博物志》。按《博物志》为西晋张华撰, 而此故事所叙为唐事,故此条必非出自《博物志》明矣。疑亦出自前引谷神子所作《博异志》。

    [20]、即如前述宁夏固原区域,北周、隋墓都有戒指出土,而唐墓却无。 原因何在?值得进一步深切研究。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偃师市杏园村唐墓的挖掘》,《考古》1996年12期,1-24页。

    [2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旭日市博物馆:《旭日双塔区唐墓》, 《文物》1997年11期,51-56页。

    [23]、徐州市博物馆:《江苏徐州市花马庄唐墓》,《考古》1997年3期, 40-49页。

    [24]、《新唐书》卷39《地舆志三》。

    [25]、参见《旧唐书》卷185下《宋庆礼传》。

    [26]、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耶律羽之墓挖掘简报》, 《文物》1996年1期,4-31页。

    [27]、张郁:《辽陈国公主匹俦殡葬服饰小记》,《文物》1987年11期, 27页。

    [28]、然则从考古发现看, 仿佛“商胡”即“昭武九姓”的儿女在唐代戴戒指的概略性不年夜。前述宁夏固原区域挖掘有唐代史索岩、史诃耽、史铁棒、史道德墓,史姓属昭武九姓,但这四墓中均无戒指出土。1981年洛阳曾挖掘有安菩匹俦墓。安菩亦属昭武九姓,墓也未被盗掘,但墓中也没有戒指出土(参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龙门唐安菩匹俦墓》,《华夏文物》1982年3期)。

    [29]、《刘宾客文集》卷26《马嵬行》。从诗中可知, 刘禹锡也视指环为一种神奇的有胡族色彩的瑰宝,所以才说它会让“贾胡惊”。

    [30]、参见《明皇杂录》、《杨太真别传》等书中的纪录。

    [31]、《敦煌变文集》,人平易近文学出书社,1957年8月, 290-291页。

    [32]、然则《佛本行集经》原文只是间接和婚姻发生相干。据佛经原文, 太子筹备的“杂宝无忧器”都让其他女子拿走了。耶输陀罗末尾一个来,来后又向太子要杂宝,“是时太子指边有一所著印环,价直百千,从指脱与耶输陀罗”。然则耶输陀罗仍不愉快。后来净饭王向耶输陀罗的父亲提婚,经由交手等,耶输陀罗的父亲才赞成将女儿嫁给太子。值得注重的是,第一,佛经中所云太子戴的戒指是一种“印章戒指”,概略是身份的象征,本与婚姻无关。第二,并没有太子以戒指为信物,与女子直接定婚的意思。然则中国唐代西北区域的僧侣(或还有文人)对佛经作了改编,删失落了其他杂宝无忧器,只以金戒指来剖断婚姻,这里显然有沿丝绸之路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可是一经如斯改编,它就借助变文形式普遍流传,从这一意义上说,正确地说,在唐代戒指与婚姻的相干上,是经由革新了的释教亦即中国式的释教概略起了必然的浸染。

    [33]、还有一种推想,即其时戴戒指的人概略信释教。 这在唐代尚找不到直接证据,而隋代则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书社,1980年9月)中《隋代李静训墓》篇申报说,墓主人李静训“两手指上各戴有金、玉戒指”(4页)。据申报所刊《李静训墓志》,李静训“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于是摄心八解,归依六度,戒珠共明当!并曜,意花与喷鼻香佩俱芬”(27页),可见李静训在其外祖母的影响下,成了释教信徒。唐代墓葬出土有戒指者怅惘没有墓志,文献纪录也太简单,无法据以立说,这是令人极端遗憾的。总之,戒指和释教的相干往后还应作进一步地深万万磋。

    [34]、Maurizio Bonicatti著、 森田义之译:《全国の至宝》卷2《ギリシア/ロ-マ/ビザンティン》,东京ぎょうせい股份有限公司出书,1984年。

    [35]、《唐律疏议》卷13《户婚律》。

    [36]、这里的“私约”不是男女之间的私约, 而是指女家预先知道对方须眉的前提如岁数巨细、有无残疾、是明日是庶之类,而且准许了这些前提的那种家长之间的暗里商定。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