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占有重要地位,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政治方向.在素质教育开始受到关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简单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过去未给予充分重视的德育、美育课程,以灌输知识的常规教学方式来实施.这种教条式的说教,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学教育的渗透,导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单一化.除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外,还应培养其应有的法律意识---对法和法的现象的心态、观念和知识,即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法律是人们对其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的最重要准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并将其明确规定在宪法修正案中,使其成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为此,应普及法制教育,培育法律意识,体现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所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法律所具有的平等、正义、效益价值,对实践中存在的司法不公正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不被社会存在的以权代法、司法腐败等现象所误导,从而出现法律信仰危机,潜移默化地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等观念贯穿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使其自觉地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
法学教育与整个教育一样,普遍存在人文教育薄弱的状况,法学教学偏重法律知识信息的传授、纯法规的灌输和法律条文的注释和解说,法律文化陶冶偏弱.法律文化是与政治、经济、道德、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大量汲取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内容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是法学教育中最具人文因素的部分.
法学教学中,应将法律文化素质教育融合到法学课程教学中加以优化,因需施教、因材施教.重视学生法律文化素质的培育,是促使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客观要求,表现为法律意识的培育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再者,通过具有感性因素的法律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进程、中西法律制度及法律实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获得有益启示,既开拓了视野,又锻炼了融会贯通的能力,达到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法律文化的目的,最终使法律规范成为其内心的信仰.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