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知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的定义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转变观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成败。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培训、交流、沟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二、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到处充满着自由的精神,洋溢着民主的氛围,呼唤着博爱的品格。要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初中数学课堂,就必须让师生之间真正地实现民主平等。
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的呢?合理的师生平等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师生在知识上是不平等的,但是民主的,教师尊重学生的创新与想法,但是凭借知识的优势,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负有给出明确解释的责任,而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大声质疑,敢于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是一个深度思维的课堂,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违背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三、构建有利于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模式
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师生互动关系的正确发展呢?一是从基本理念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保证学生的参与;二是要能合理规定教师的任务与学生的任务,分工合理;三是能保证让学生有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教师不与学生抢时间;四是以“问题教学”为主线,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五是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下是师生互动课堂模式,作为例仅供大家参考。
1、先学后教。教师课前设计预习案,让学生根据预习案进行自学。
2、合作探究。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知识交给老师,师生讨论解决。老师针对学生自学不到位的知识进行补充、点拨和讲解。
3、当堂达标。布置做达标练习,并批改、统计、分析学生达标效果。
这样的课堂充分保证了学生的自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围绕问题开展师生互动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核心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创造问题情境,在问题中激发思维,师生共同围绕问题的展开讨论学习,进行互动。
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在课前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这便是上课时师生互动的内容。学生上课时有备而来,能与老师进行问题的深入讨论。如《有理数的加法》,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本节借助什么来讨论有理数加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2)物体运动起点是数轴上的哪个点,正数表示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负数呢?
(3)探究部分,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4)说说教科书16-17页,式子①②③④⑤⑥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特征?从问题4中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5)有理数的结果,既要考虑它的______,又要考虑它的________。有理数的运算,应先定结果的____,后算结果的_____。
这样,部分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部分是解决不了的,那就是师生互动的知识对象。
再次,教师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要以引发思维为主要方式,而不是讲解。要给学生思维时间,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不要只做一个揭谜底的人。例如: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已知:BE和CF是△ABC的中线,它们相交于G,求证:
此题需要证明△EFG∽△BCG来解答。但会有学生去证明△BGF∽△CGE,这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议论,说明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如果学生不接受教师的启发,教师也不必启发,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最终学生是会利用E、F分别为AC、AB的中点条件,想到连接EF两点的。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当我们引领着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时,当每一节课进入学生的生活时,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