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分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标准、及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成分的方法性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要根据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深层次原因,结合一定的标准,对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与改善。
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判断心理素质能否达到健康标准,有两个考量指标,第一是适应性,第二是发展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多地放在使学生得到长期能力发展的锻炼上。但是近些年,很多的学校都跟风似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些社会机构也加入到其中,这原本是好事,但是却有盲目夸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趋势,这对学生健康良性发展其实是不利的。我们应当认识到,现在学生的心理大趋势是健康的,一些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学业和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心理不适是暂时性的。所以我们应当明确,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用到的应当是教育方法,而不是医学方法。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的主要应当是发展性咨询,而非适应性咨询或者是医疗性咨询。
二、心理问题的表征与产生原因
学生心理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品德发展缺陷,另外一类是性格发展缺陷。前者在学校里较多地表现在情绪消沉、纪律松弛、紧张焦虑,甚至有的同学逃学、闹学、混学,而后者指的是智力潜能正常,但是能力发展慢,成绩差,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而种种不良心理状况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的与自身的两类。一是外部原因:如教育方针上的重分数轻素质;家庭上的纵容、溺爱;大众传媒中的不健康因素等等。二是自身原因,比较典型的就是因为生理发展的特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快速接受新事物而不能准确判断,容易出现片面化与情绪化的现象。
三、什么是标准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心理没有疾病,其二是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其标准的核心是:对所有于心理健康有利的外部事件与活动作出积极的内化反应。对于广大学生来讲,我们很难列出心理健康的所有标准,可是如果从正面来看,却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热爱学习、二是积极交往、三是自我完善。在热爱学习上表现为:把自己当作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感、排除学习恐惧、形成良好的适应自身特点的学习习惯。在积极交往上表现为:了解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彼此权利义务、关心他人要求、了解他人、积极沟通、接受诚心善意的赞美与批评、保持完整人格。在自我完善上表现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表达自我、由别人的角度来认识自我、有自制力、生活经验扩展、确立近期与远期目标。
四、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
学生有极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处在课堂之上,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满足心理发展需要的科学背景。如果课堂氛围和谐愉快,那么学生必定会变得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兴趣深厚、想象丰富。故而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可以营造出平等、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就会逐渐被激发出来。
(二)对人际关系进行协调
很多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因为不知道怎么与他人相处而感觉苦恼,程度严重地会封闭自己,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协调班级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学生都有集体意识和集体服务精神,尽可能多地为每一名学生创造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增进了解,增强相互配合与相互支持的能力,开展人际关系交流教育讨论会,让学生用自由宽松的心态领会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学会所会欣赏他人与接纳他人。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人格形成与社会化任务。
(三)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
如果想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活力与温暖,让集体成为学生的心理期待,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通过主题教育,让学习效果得到加强,通过野外实践,来丰富学生心灵等。用多种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到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四)对教学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教室对于学生来讲,是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学生在校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教师对教室进行美化设计,让学生得到外环境美的享受,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便捷做法,比如,流动红旗的悬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名人名言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意识,优美而丰富的黑板报设计可以让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空间。无不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点滴的帮助。
总 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学过程,在教学、实践、生活等多方面予以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方法建议,不成熟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邢国媛.使用心理量表科学开展高职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
[2]雷江华.浅谈如何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9,11
[3]李卫民.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08
[4]侯健敏.中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生,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