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科论文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差点儿”和“差不多”的语文意义分析
“差点儿”和“差不多”的语文意义分析
| 文章出自:本站原创 | 编辑:哲学论文 | 点击: | 2014-12-18 11:47:48 |
一、副词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
    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这一语义范畴往往跟其他情态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缠。比如,否定副词“不”在表示否定的时候,多少跟主观意志(volition)相关;例如,“我不去”的意思是“我不打算/愿意/准备去”。而否定副词“没有”只用于否定已经发生的动作、状态,①更像是一种客观的叙述,②但跟时体(tenseor aspect)发生了关系。跟否定副词包含否定以外的时体或情态意义相反,有的情态、语气副词的意义中却包含着否定意义。这可以从有关词语的词典释义中约略看出。例如:③
    差点儿: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摔倒|~没考上大学;
    差不多:相差很少;接近;几乎:学期~要结束了|等了~两个小时|头发~全白了;
    几乎:①表示十分接近:今天到会的人~有五千人|这个结论,~没有人相信;
    ②差点儿:要不是你提醒,我~忘了这事儿|他两腿一软,~摔倒在地;
    险些:差点儿(发生不如意的事情):马往旁边一闪,~把我摔下来|~被人暗算。
    粗略地说,“差点儿、差不多、几乎、险些”等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某种事情接近于发生,但是最终没有发生”。不管这些词语的构成成分中有没有否定语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某种否定性意义。当它们进入句子(修饰谓词性成分VP)时,往往可以像“不、没有”等显性的否定副词一样,直接改变或逆转(reverse)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例如:
    (1)a.李萍上了北大~b.李萍差点儿上了北大~c.李萍没有上北大
    a.同事们全来了~b.同事们差不多全来了~c.同事们没有全来
    a.电影票买到了~b.电影票几乎买到了~c.电影票没有买到
    a.小渔船翻了底~b.小渔船险些翻了底~c.小渔船没有翻底
    在上面的例子中,b句的意思近似于c句;因此,如果a句是真的,那么b句就是假的,反之亦然。
    正是这些副词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implicit negation)意义,使得由它们修饰谓词性成分所造成的格式,跟某些显性的否定格式有同义互释(paraphrase)关系。例如:
    (2)a.差点儿成功≈接近成功,但是没有成功
    b.差不多完工≈接近完工,但是没有完工
    那么,这种隐性否定意义在这些词语及相关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语义层次呢?具体地说,它们到底处于断言(assertion)层面,还是推演(entailment)层面,还是预设(presupposition)层面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并且,本文正是希望从这种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语法效应入手,来分析隐性否定副词“差点儿”和“差不多”在语义上的同异,④更清晰地解释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的同异。
    二、“差点儿”与“差不多”的预设意义
    虽然“差点儿”和“差不多”都包含“接近”和“没有”两种意义,但是这些意义的语义层次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副词之间还有一些差别。下面我们着重分析“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差别及其在句法上的表现。因为作为副词的“差不多”和“差点儿”都只能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在预设、推演和断言以及情态意义方面的同异,⑤来揭示“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同异。
    “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的预设意义相同,⑥都是“接近VP”。例如:
    (3)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4)a.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例(3a)、(4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为真的前提条件是:“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但是例(3b)、(4b)的后续小句“还有不少黑头发呢”跟先行小句的预设相矛盾,结果整个句子出现了语义反常(semantically anomalous)。⑦例(3c)、(4c)则通过“不”来进行语用否定(pragmatic negation):⑧否定“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这种说法的合适性(felicity),从而把它的预设“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也否定掉了。结果,由于“不”对先行小句的预设的取消和纠正,整个句子在语义上没有问题。
    三、“差点儿”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是“没有VP”。⑨也就是说,如果“差点儿VP”为真,那么“没有VP”一定为真;如果“没有VP”为假,那么“差点儿VP”也一定为假。例如:
    (5)a.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
    b.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
    c.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但是七年以后居然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d.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四年以后居然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5a)是真的,那么(5b)也一定是真的;如果(5b)是假的(即“小明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5a)也一定是假的(说错了、表达不当、或者说了假话)。有时候,“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没有VP”可以在后续句中表达出来,如(5c)所示;⑩并且后续句中不能有跟推演意义相矛盾的小句如(5d)所示。
    根据推演的逻辑定义和逻辑特点:前件(implican)真,后件(implicatum)一定真;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即可真可假)。于是,即使(5b)是真的(即“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也不能保证(5a)一定是真的(因为小明的考分可能离考上清华大学还差得远呢,而不是只差一点儿)。因此,“差点儿VP”的断言意义应该是其预设意义和推演意义的合取式(conjunction):“接近VP”,但是“没有VP”。(11)其中,“没有VP”是对“接近VP”的上限(upper-end)的限制,即再接近也不能达到或实现VP;“接近VP”是对“没有VP”的下限(lowerend)的限制,即虽然没有达到或实现,但也不能远离VP这个参照目标。换句话说,“差点儿VP”的断言意义的语义区间(semantic interval),是由其预设意义标定下限(lower-bounded by presupposition),由其推演意义标定上限(upper-bounded by entailment)的。
    这样看来,“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首先是其语义结构中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但是,因为“差点儿”的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所以这种原先是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也上升(投射)到了断言层面,并且受到了“接近”这种肯定意义的限制。
    另外,我们调查了CCL语料库中所有的“差点儿(没)VP”句式,(12)刨除述宾短语的“差点儿”(如:条件~),得到“差点儿(没)VP”格式415例。其中,表示庆幸意义的385例,占92.381%;表示遗憾意义的1例,0.24%;表示庆幸还是遗憾不明确的27例,占6.506%。并且,还发现:整个句式的评价意义是庆幸还是遗憾,基本上是由其中VP的评价意义是积极还是消极来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由说话人的期望与否来决定的。(13)因此,可以说,“差点儿(没)VP”是一种表示道义情态(deontic model)的格式;对其表达内容的正面还是负面评价,受到汉语使用者社团一般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约束,涉及公众(而不只是说话人)对于有关事件或行为的好还是坏、是否应该期望等的社会性评价。
    四、“差不多”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则相对复杂一些,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可以分别是“没有达到VP”、“超过了VP”、“正好是VP”。例如:
    (6)a.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
    b.小明的身高不到/超过/正好1.85米。
    c.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稍微不到一点儿,所以1.85米的门框应该碰不着他的头。
    d.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稍微超出一点儿,所以1.85米的门框一定会碰着他的头。
    e.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还正好是1.85米,所以1.85米的门框可能会碰着他的头。
    (7)a.小芳差不多学了十年钢琴。 b.小芳学钢琴不到/超过/正好十年。
    可见,“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可以抽象地概括为:“不一定正好是VP”。在其预设意义“接近VP”的限制下,这种抽象的推演意义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具体地实现为:(i)“没有达到VP”,如(6c)所示;或者(ii)“超过了VP”,如(6d)所示;甚至(iii)“正好是VP”,如(6e)所示。并且,这三种推演意义的优先性是不同的,一般的顺序是:(1)“没有达到VP”>(2)“超过了VP”>(3)“正好是VP”。(14)越是前面的意义,其表达形式越是无标记;越是后面的意义,其表达形式越是有标记。例如:(15)
    (8)a.古代的玉器户啊,差不多大概都是他们回民多。
    b.财政收入差不多增加了将近二千亿。
    c.糕点平均起来也差不多一块钱左右一斤。
    d.我们厂差不多有七百多人吧。
    (9)a.印度队平均年龄比香港队小10岁,差不多是所有球队中最年轻的。
    b.我现在主要开发环保产品,差不多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了。
    c.据这名官员自己供认,这笔巨额公款差不多已被挥霍殆尽。
    d.欧盟各国都有差不多平等的投票权利来通过决议。
    (10)a.林彪差不多终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
    b.古代的兵器差不多都是用青铜做的。
    c.拱手将差不多已经到手的胜利又送了回去。
    d.水流到弯曲的铜管底部时,差不多要沸腾了。
    正因为“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中含有“不一定”这种概略、估计、不确定的情态意义,所以可以跟“大概、将近、左右、多”等模糊词语共现,如例(8)所示。也正是由于“不一定正好是VP”是对“正好是VP”的必然性的弱势否定,所以“正好是VP”这种推演意义的出现概率是极小的,除非有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和显性词汇标记的帮助。比如,像例(9)中的语句,本来可以不用“差不多”,通过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之下的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来表达“正好是VP”这种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说话人为了留有余地,不把话说得太满,就用“差不多”来模糊其辞。(16)这样,“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正好是VP”鲜有其实现的机会。并且,由于“差不多VP”中VP所表达的事件或状态,有时是有终点来封顶的。比如,在例(10)中,“终日、都、已经到手”已经把事件或状态的上限封死了,超出其上限的情形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中的“超过了VP”无法实现,只有“没有达到VP”的意义可以实现。这样,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默认“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就是“没有达到VP”;除非有特别的声明,才需要调用“超过了VP”或“正好是VP”这种推演意义。因此,可以像沈家煊(1999:79-80)那样,把“没有达到VP”看作是“差不多VP”的会话含义,它具有通常情况下的默认性(default)和特殊情况下的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的特点。比如,例(6d、e)中的后续小句,强制性地取消了“没有达到VP”这种本来具有优先性的会话含义。
    “差不多VP”的断言意义也是其预设意义和推演意义的合取式:“接近VP”,但是“不一定正好是VP”。其中,“不一定正好是VP”是对“接近VP”的程度或数量(不到、超过、恰好)的语气限制,即这是一种语义范围模糊的表达方式:“差不多VP”通常是接近但没有达到或实现VP,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超过、甚至正好是VP。换句话说,“差不多VP”的断言意义的语义区间比较模糊,通常的情况下是在数量或程度上接近但不一定达到或实现VP。因此,“差不多”被用以说明其所限定的命题的真值(或情况)的可能性。
    这样看来,“差不多”中的隐性否定意义(“不一定”),首先也是其语义结构中推演层面上的否定,并且这种否定带有元语言(meta-linguistic)和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的特性,是说话人对其所传递的信息在数量上的确切性的否定性评价,或者传达一种委婉语气。但是,因为“差不多”的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所以这种原先是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也上升到了断言层面,成为对“接近”这种肯定意义的认识性(epistemic)语气限制。    五、“差点儿”与“差不多”的意义同异
    正是因为“差不多”跟“差点儿”在预设意义上相同、在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上相近,所以它们在有些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例如:
    (11)a.我这一手牌,黑桃差不多全了。b.我这一手牌,黑桃差点儿全了。
    (12)a.他乐得差不多找不着北了。b.他乐得差点儿找不着北了。
    (13)a.我当时差不多要发疯了。b.我当时差点儿要发疯了。
    (14)a.比分差不多就要超过对手了。b.比分差点儿就要超过对手了。
    虽然“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只有“没有VP”一种可能性,而“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有“没有达到VP”、“超过了VP”、“正好是VP”三种可能性;但是,由于世界知识(一手牌中同一种花色的13张牌全落在一个人手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修辞知识(“找不着北”是夸张的表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语法知识(“要VP了”一定是“还没有VP”)等的作用,这些句子中“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只能是“没有达到VP”。这样,这些句子中“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的意义差别就在一定程度上被语境中和(neutralize)了。
    但是,“差点儿VP”和“差不多VP”的断言中的否定意义,其性质是极为不同的:“没有VP”这种意义(即对VP实现的否定),决定“差点儿”差不多成为一个否定性的词语;“不一定正好是VP”这种意义(即说话人对VP实现程度的精确性或确信性进行否定,但并不对VP的实现进行否定),决定“差不多”差点儿成为一个否定性的词语,但仍不失为一个肯定性的词语。(17)两者的这种意义差别,有时是十分明显的。例如:(18)
    (15)a.我跟她差点儿撞了个满怀。b.我跟她差不多撞了个满怀。
    (16)a.乌黑油亮的头发差点儿齐肩。b.乌黑油亮的头发差不多齐肩。
    (17)a.一年的血汗钱差点儿全搭了进去。b.一年的血汗钱差不多全搭了进去。
    (18)a.那一次他差点儿剃了一个光头。b.那一次他差不多剃了一个光头。
    (19)a.三杯酒下肚,他差点儿把正事给忘了。b.三杯酒下肚,他差不多把正事给忘了。
    (20)a.朱预道当时差点儿都不敢认她了。b.朱预道当时差不多都不敢认她了。
    其中,“差点儿撞了个满怀”的意思是“没有撞了个满怀”,而“差不多撞了个满怀”的意思是“基本上可以说是撞了个满怀”;“差点儿都不敢认她了”的意思是“没有不敢认”(即“最终还是认了”),而“差不多都不敢认她了”的意思是“基本上可以说是不敢认”。
    并且,正是因为“差不多”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强调的是数量上的模糊和不确切,所以“差不多VP”的VP中一般都包含数量或程度词语,(19)至少VP所表示的事件或事态是可以从数量或程度上去衡量的;(20)而“差点儿”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强调的是VP所表示的事件或事态没有实现(即是对于实现的否定),所以“差点儿VP”的VP所表示的事件或事态必须是可以实现的,(21)即具有某种内在的终结点(intrinsic terminal point)。例如:(22)
    (21)a.我等他差不多等了两个小时。
    b.*我等他差点儿等了两个小时。
    (22)a.他们兄弟四个差不多一样壮。
    b.*他们兄弟四个差点儿一样壮。
    (23)a.广州跟南美的哈瓦那差不多在同一纬度上。
    b.*广州跟南美的哈瓦那差点儿在同一纬度上。
    (24)a.空气阻力的影响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
    b.*空气阻力的影响差点儿可以忽略不计。
    (25)a.重庆这地方差不多天天有雾。
    b.*重庆这地方差点儿天天有雾。
    (26)a.莱比锡的居民差不多都会演奏乐器。
    b.*莱比锡的居民差点儿都会演奏乐器。
    (27)a.那次世锦赛,他差点儿吃了个大“鸭蛋”。
    b.*那次世锦赛,他差不多吃了个大“鸭蛋”。
    (28)a.想当年,你爷爷差点儿闹出人命来。
    b.*想当年,你爷爷差不多闹出人命来。
    (29)a.他在深山老林中迷了路,差点儿被老虎吃掉。
    b.*他在深山老林中迷了路,差不多被老虎吃掉。
    (30)a.爸爸迷恋赌博,差点儿把我们家给毁了。
    b.*爸爸迷恋赌博,差不多把我们家给毁了。
    (31)a.她高兴得差点儿失声喊叫起来。
    b.*她高兴得差不多失声喊叫起来。
    例(21)-(26)中的句子,侧重在表达某种达到一定数量或程度的静态的状态(non-dynamic state),上例中“等待、壮实、有雾、会演奏”等所表示的状态,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终结点,谈不上有没有实现。因此,通常不能把这里的“差不多”换成“差点儿”。相反,例(27)-(31)中的句子,侧重在表达某种有明显的终结点的动态性的事件(dynamic event),上例中“吃鸭蛋(得零分)、闹出人命、被吃掉、喊叫”等所表示的事件,一般不能用数量或程度来衡量。因此,通常不能把这里的“差点儿”换成“差不多”。
    六、“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跟其后的否定的抵消和叠加
    在“差点儿VP”格式中,“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可以跟VP中的显性否定互相抵消,并且跟VP中的隐性否定互相叠加(而不是互相抵消)。例如:(23)
    (32)她手里的碗差点儿没托稳。(最终托稳了)
    (33)我今天差点儿不能跟你见面。(最终能跟你见面)
    (34)上一回他差点儿上不了夜班。(最终上得了夜班)
    (35)我差点儿要冲进去。(最终没有冲进去)
    (36)我差点儿要流下眼泪了。(最终没有流下眼泪)
    (37)乐梅差点儿就仰后跌落水池。(最终没有跌落水池)
    (38)她鼻子一热,差点儿就哭出了声。(最终没有哭出声)
    (39)十七年前,我们差点儿就走到一起来了。(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来)
    (40)他身子差点儿就要摔倒在船舱里。(最终没有摔倒在船舱里)
    (41)我差点儿就要当众承认错误了。(最终没有当众承认错误)
    例(32)-(34)的VP中有显性否定词语,这种VP可以记作:“~VP'”。“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跟VP中的显性否定意义互相抵消,结果“差点儿+~VP'”的意思是肯定性的VP'。并且,由于“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没有)在时态(tense)上是终极性的(terminal),它在对“~VP'”进行否定的时候,不仅抵消了“~VP'”中的否定意义,而且还表示最终实现了VP'这种终极性时态意义。例(35)-(41)的VP中有表示将来时的词语“就/要…(了)”,这种VP可以记作:“就/要VP'(了)”。这种VP中的将来时意义(将要VP'了),隐含着否定性的现在时意义(现在还没有VP'呢)。也正是由于“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没有)在时态上是终极性的,因而它跟VP中的否定性的现在时意义(现在还没有呢)不仅不冲突,而且这两种否定性的时态意义还可以叠加在一起,形成“最终没有”这种终极性时制意义(即是对于VP'最终实现的否定)。结果,这种“差点儿+就/要VP'(了)”的意思是否定性的“最终没有VP'”。“最终没有”是一种卷积性的(cirro-cumulative)时态意义,渐次打开来的话,在其前面有“现在还没有呢”、“此前曾经将要”等被它隐含的时态意义。
    七、“差点儿、差不多”是多重空间的建造者
    从上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是一种由关键词“差点儿”和“差不多”造成的构式(construction),包装进了比较复杂和微妙的多重语义内容(预设、推演、断言、情态);它们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意义”配对,储存在汉语使用者的长期记忆中,(24)使人们在特定语境中可以不假思索地生成和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构式中都含有“接近VP”和“没有VP”两种意义。也就是说,这两种构式的概念结构都涉及作为参照标准的“VP了”和实际上的“没有VP”两种空间。并且,作为假想的概念空间“VP了”和作为现实的概念空间“没有VP”是互相对立的。(25)说话人正是利用这种理想与现实、假定的反事实与事实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主观评价(庆幸、遗憾、不确信、委婉)等语用意义和会话蕴含。因此,可以说“差点儿”和“差不多”是多重概念空间的建造者(space builder)。(26)
    附记
    汉语“差点儿”和“差不多”之间的意义纠结,有点儿像英语中的almost和nearly。为便于对比,我们把王立非(总主编)《新英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第49页)对于almost和nearly的辨析抄录如下:
    almost和nearly的共同意义是“几乎,差不多”,在一般肯定结构中或在表达时间时常可互换;在all,always,every等词前,二者也可互换,区别在于:①almost强调“十分接近”,如:He was almost dead.他差点儿死掉。而nearly强调“尚有不足”,所以在表示“想要做而没做成”,“很可能发生但还未发生”时,要用nearly;如:I nearly missed the train.我差点儿误火车。而表示“简直”,“像”等意思时,要用almost。另外,修饰表示思想感情的动词时,只能用almost。②almost比nearly更接近。③在有趋势向某个目标发展的情况下,两者可互换;而在没有这种趋势或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场合下,则只能用nearly而不能用almost。(④almost只是一般陈述;而heady则具有较明显的惊讶、抱怨等感情色彩。⑤与no,none,nothing等连用,只能用almost而不能用nearly;反之,与not,never连用,只能用nearly而不能用almost(但美式英语可说almostnever)。⑥在more than,too前用almost,不用nearly。⑦nearly可用very,pretty等修饰,而almost不可。
    注释:
    ①Chao(1968:666)把谓词性成分前的“没有”看做是助动词。朱德熙(1982)指出:谓词性成分前的“没有”跟体词性成分前的“没有”的语法功能在许多方面都是平行的,把谓词性成分前的“没有”看做动词是合理的(第70-71页)。本文为了从俗和方便,把谓词性成分前的“没有”看做是副词。
    ②关于“不”和“没有”的意义差别,参考吕叔湘(2009:383)。
    ③对于词语的意义解释,主要依据吕叔湘(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9)。但是,对部分释义和举例,我们做出了调整和补充。下同。跟“差点儿、差不多”意义相近的副词有“差一点(儿)、差不点(儿)、几乎、几近、近乎、近于、险(~遭不测)、险些”等。
    ④Givón(1978:89)指出: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中的否定标记大多源于否定性动词,最通常的是“refuse,deny,reject,avoid,fail,lack”等。更加详细的讨论,见Givón(1973)。关于汉语中的这类隐性否定动词,详见袁毓林(2010)。本文讨论的两个副词,都包含有隐性否定意义的动词性语素(“差”≈缺少、不够)。
    ⑤严格地说,这里的VP狭义指“差不多”和“差点儿”之后的谓词性成分,广义指包含“差不多”和“差点儿”的句子中除了这种副词之外的成分。这种广义的VP往往是一个主谓结构,而“差不多”和“差点儿”是插在这种主谓结构之间的。
    ⑥一般地说,如果p推演q,并且~p也推演q;那么q是p的预设。直观地说,预设q是使命题p为真的真值条件。详见Allwood,at al.(1977),pp. 149-153,中译本第175-178页。参见Leech(1981:74),中译本第106页;详见Levinson(1983:167-225)Chap.4:Presupposition。另外,关于推演的定义,见本文附注⑨。
    由于像(3a)、(4a)这种带“差不多/差点儿”的句子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因而我们只能用由于跟预设矛盾而造成的语义反常和语用否定等比较迂回的方式,来证明“差不多/差点儿”的预设意义。
    ⑦关于预设矛盾和语义反常,详见Leech(1981:74-75),中译本第105-106页。
    ⑧语用否定又叫元语言否定(metalinguistic negation),详见Horn(1985)。
    ⑨“推演”的定义为:如果“语句(或命题)p为真,则语句(或命题)q一定为真;语句(或命题)q为假,则语句(或命题)p一定为假”;那么“p推演q”。参考Leech(1981:74),中译本第106页。
    ⑩类似(5c)的真实文本中的例子是:“不是朱预道痛哭流涕地忏悔和张普景政委及时赶到,那个青年女学生差点儿就被岳秀英毙了——虽然最终没毙,但是岳秀英还是在那位女学生的脚下开了几枪,吓得那个女学生成了稀泥一摊”,搜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11)断言指一个表达式(命题或语句)直接陈述的意义,可以通过否定来颠倒其真值:如果它原来是真的,那么其否定式便是假的;反之亦然。因此,可以用否定操作来测试一个表达式的某种意义是不是其断言。
    (1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现代汉语部分共有3亿多字语料。
    (13)具体的分项统计和分析,详见袁毓林(2011)。
    (14)在这里,大于号“>”读作:“优先于”。
    (15)下面这些例句均搜自CCL语料库。
    (16)就像在联合结构中,即使已经完全地列举了各个项目后,仍然可以用“等”来煞尾。比如:“中国古代有造纸、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等四大发明”。详见吕叔湘(2009:167)。
    (17)参考沈家煊(1999:86-89)。
    (18)下面这些例句中的a例,均搜自CCL语料库,但做了精简处理。
    (19)详见吕叔湘(2009:112)。
    (20)详见沈家煊(1999:86)。
    (21)详见沈家煊(1999:86)。
    (22)下面这些例句中的a例,均搜自CCL语料库,但做了精简处理。
    (23)下面这些例句均搜自CCL语料库,但做了精简处理。
    (24)关于构式和记忆的关系,详见Ungereer&Schmid(2006),中译本第284-285页。
    (25)正是因为“差点儿VP”的概念结构中有“已经VP了”这种参照性的假想空间,所以说话人有时可以把“差点儿VP”的预设意义“接近VP”夸大成“已经实现了VP”这种假想的参照意义。例如:
    你差点儿把做人的道德丢了!现在,拣回来了。(《中国青年》1980年第12期)
    说“拣回来”,其前提是“已经丢了”;显然,这跟“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没有VP”相悖。但是,凭借着“差点儿”能够建造多重概念空间(包括假想空间)的功能,可以消弭这种语义乖违(参考沈家煊(1999:84),例子也转引自此)。可见,“差点儿/差不多VP”除了预设、推演和断言意义之外,还有参照意义。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