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科论文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教师解读教材的理性的元素分解
教师解读教材的理性的元素分解
| 文章出自:好论文网 | 编辑:军事论文 | 点击: | 2015-01-07 19:27:56 |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章节中提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而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关于这方面要求的表述则是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创造性地理解”到“正确理解”的遣词变化,悄然传递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等课程实施理念的探寻和皈依,凝聚着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和价值认知。
    课改十年,我们教师依循课程理念,在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加强实施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出现太多解读文本时走极端的例子,“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为数不少。“枯燥”和“浮躁”的课堂背后,折射出教师在解读、选择、组织和重构教材内容方面,失却“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石。
    由于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结构,多以文化或生活话题进行“主题组合”。这种教材的编排,使得我们面对的每篇课文相对独立和完整。所以笔者仅从教材选文文本的角度,简单谈谈新修订的课标建议从“创造性理解”回归“正确理解”的必要性。
    一、“正确理解”守住教学底线,规避教学的盲目性
    小学语文现阶段讨论热点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样的话题再次被提及和关注,成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的焦点,有专家说这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细细想来,这样回归教学原点的讨论,其实也挺让我们语文教师脸红的——语文教师竟然浑噩到不知道语文教什么。即便如此,当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景中,“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在实践上却依然模糊一片。这其实还是一个对课程、教材认识不到位,教学目标确立盲目的现实问题。
    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教学现象:《田忌赛马》课上,师生热议于上中下马的排列组合,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上成科学课或者思品课;更有许多课堂把文本读得泛化,讲到自然景物就是“美”,讲到人际关系就是“爱”。这些非语文和去语文化的课堂现象透视出语文教师对课程、教材缺乏正确认知,语文课滑到“教内容”上去了,教学关注点多停留在一个个单元主题,关注一篇篇具体的文本内容。这也正是我们教师错把教材内容当做课程内容,忽视了以教材为“例”的领会和训练。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领会编者意图,落实课程目标,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的盲目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正确理解”立足教材本身,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提倡多元解读、珍视个性解读的课改背景下,本无可厚非,但其前提应该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回顾日常教学,我们看到教师在理解教材文本、引领对话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主观随意性现象:有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将文本高高置于学生的认识之上,把文本解读搞得玄而又玄,让学生坠入云雾;有脱离文本实际架空分析;有追求新异的主观曲解等。     也许正是因为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中呈现出学生背离文本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的解读,而教师却不置可否,甚至随意鼓励或赞同的现象。
    王崧舟老师说过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教学《三打白骨精》,老师问学生,这个故事中你最佩服谁?多数孩子说佩服孙悟空,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佩服白骨精。白骨精足智多谋,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有坚强的意志。
    我也曾在观摩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的课堂中,听到过学生喜欢狐狸的“聪明”这样有悖文本意图的“独特”感悟,而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引领。这不是所谓的创造性理解,而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漠视和对教材文本的不尊重。
    所以,没有“正确理解”而一味追求新异,标榜“个性”,其实是对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背叛。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会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价值。
    三、“正确理解教材”呼唤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语文教材选文可以多元解读。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课时目标。关键是教师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知道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所以,教师正确地理解教材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人物描写一组》中“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对他伸出“两个指头”意思的猜测以及严监生的反应。
    大侄子、二侄子是严监生的“诸亲六眷”,首先想到的是与严监生密切相关的亲人、财产,用“问道”说明还不够肯定,毕竟不是严监生的子女,不十分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奶妈是“诸亲六眷”之外的人,她认为,在婚庆、丧葬等重大场合,舅爷应该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舅爷做主,用“插口道”说明奶妈基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赵氏作为严监生的继室,与他朝夕相处,当然对他十分了解,“走上前去道”,连续两个动作说明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问道”“插口道”“走上前去道”用词不同,表明说话人的语气也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四人的身份非常吻合。而作者对每次猜测后严监生不同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把这个人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这样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无疑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把握。既有对文本自身文化特色的理解,也有对“人物描写一组”单元训练目标的关注——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那样运用,学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相信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中,人文熏陶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上面教师对这一文本片段的解读,我们也看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性,要有相当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如此看来,由“创造性理解”回归“正确理解”,不是课标对教师解读教材文本要求的降低,而是十年课改实验的一种理性回归。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