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显得尤为的重要。如果一个人拥有满腹学识但却自私自利,才高八斗而阴险狡诈,那么充其量只能算做一部知识的机器而已,而绝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格高尚的人。
教师,育人跑道上的领跑者,学生人格形成初始的塑造者,应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大处着眼,小事着手
我们的学生年龄尚小,如果只是空洞地喊一些“爱祖国,爱人民”的口号,未见得会有什么好的效果。记得有一次看到这样一则短文: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庆祝建党多少周年,特举行了一次联欢会。老师的本意是好的,想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在节目进行了一大半的时候,一名学生站起来略带焦急地问:“老师,节目都快演完了,党怎么还不来参加他的生日联欢会啊?”看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的世界很单纯,有些事情如果生硬说教,效果也未尝如意,看来应采取一些浅显易懂而又便于学生接受的方法。
记得我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的时候,教授五的乘法口诀,我用金黄色的纸做了五个五角星,其中一个大四个小,一个五角星有五个角,就是一五得五,然后我依次把五角星贴成五星红旗的形状。粘贴完了以后有一个同学竟然惊喜地说:“呀,老师,国旗!”我接过学生的话说:“对,国旗,看来我们大家不但要爱学习,还要爱祖国,国为祖国的国旗就跟我们在一起学习呀!”同学们高兴极了,整节课学习气氛特别的好,而且以后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都很遵守纪律,表情庄严,国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播下了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种子。
联系实际,从我做起
“环保”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电视每天都在讲,报纸每天都在说。学生们就好像是经常服药的病人产生了抗药性一样,也对此话题充耳不闻了。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学生对文中景物的描写如醉如痴,然而有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得知,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小兴安岭原来的许多美丽景观都不存在了,同学们听后都很着急,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还不能为保护小兴安岭的环境出力,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为环保出一份力啊!”同学们异常兴奋,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同学说,吃饭的时候带一双筷子,有的同学说要用自动铅笔节省木材,有的同学说尽量少用方便袋,用后要正确处理等等。看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我感到很是欣慰。也许同学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全民的这种素质吗?我想,学生这节课中学到的理念远比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欲知其理,先动其情
独生子女,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刁蛮、不近人情等等不良习惯,对人冷漠,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时小则吵吵嚷嚷,大则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看到孩子们脸上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我感到忧心忡忡。我们班有一名智残的学生,身体的残疾使其无法与同学进行正常的交流,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嫌弃与厌恶的目光。我知道,如果这时批评或教训非但不会达到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反感情绪,我在等待时机。
一次上游戏课,我领大家玩贴鼻子的游戏。起初大家玩得很高兴,但有几个同学因为被蒙上了眼睛跌跌撞撞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其中一个人揭下蒙布,大声说:“这瞎子可是太难受了!”一句话使原本喧闹的教室一下子静了许多。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把目光一齐投向了我。我暗喜这个教育孩子们的机会终于来了。我故作平静地说:“其实不光瞎子难受,每一个残疾人都很难受,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说完我看似无意地把目光投向了我班那名智障的学生,孩子们什么也没说,但却都是若有所思。
从那以后,我的学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厌嫌她了,在看电影的路上,有人主动牵着她的手,电脑课上,有人主动教她学习,甚至当她把大便弄到身上时,同学们都会争着帮她擦洗。那一刻,我无比感动,我知道,无论我们的孩子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此时的举动都是他们人生最美最灿烂的一幕。
如果阳光之于万物在温暖,细雨之于万物在滋润,那么教师之于我们的孩子,就应在于一点一滴的感染,循序渐进的熏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