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互联网以"第四种媒体"的身份登上传媒的舞台后,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渗透和占领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尼葛洛庞帝在一书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网络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改写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推进了文字和数字信息的融合。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新闻采集与传统采访之间的差异。
网络新闻传统采访比较一、网络新闻采集与传统采访关系之"三论"进入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络的对公众开放、搜索引擎使用费用的降低、网络资料下载的便捷,互联网逐渐成为新闻工作者手中的利器。
在全世界,80%以上的记者至少每周一次从网上跟读其他媒体的新闻,获得背景信息,寻找或接收发布的新闻。四分之三的新闻从业者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子邮件与读者、听从或观众交流,并且通过网络或数据库核实新闻事实。
对于传统采访将会承受怎样的挑战,网络新闻采集的崛起是否是传统采访的丧钟,业界的讨论声不外乎三种意见。一种是"终结论"。这种观点认为网络新闻采集以一系列无可比拟的优点将导致传统采访的终结。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传统大众媒介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焦虑,呼吁传统媒体及媒体工作人员尽快面对网络新闻采集有所作为。
另一种是"平衡论"。"平衡论"认为网络新闻采集不会消灭传统采访,它确实会带来强大的冲击力,但冲击过后,会与传统采访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就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冲击报纸新闻采访,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最终不能取代报纸新闻采访一样。最终的结果是四者平等相处,相互独立,无主次之分,谈不上什么生存危机。最后一种是"补充论"。很多学者认为,网络新闻采集和传统采访之间不是简单地谁取代谁的问题。虽然网络新闻采集日益风行,但传统采访依然重要如初。
所有迹象显示网络新闻采集只是一种新的采集方式而并非传统采访的替代品,只能是传统新闻采访的补充和辅助,因此无须为此过多担忧。传统媒体采访方法、报纸媒介采访的模式报纸等印刷媒介主要是采用逻辑思维方式,用文字、图片来把握客观世界报纸媒介的采访方式多种多样,但一般是利用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进行新闻的采集活动。
在这种面面相对的采访中,记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作为采访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同时,"面对面"对记者素质也是一次严格的检验,如果记者的基本功不过硬,很快就会露出"马脚",从而导致访问的失败。
在采访技巧上,报纸媒介采访提问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要问得"恰到好处";要善于即兴提问;要善于拨动采访对象的心弦;要善于寓问于谈;要把背景和问题分开;要讲究分寸和方式。
电视摄像采访的模式电视是一种声画一体的信息传播媒体,电视记者最为明显的工作特征就是镜前采访,电子摄录设备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电视采访的特殊物质中介。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记者要与摄像通力合作,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画面、声音。电视依赖形象思维,用画面和声音来表现外在世界。
形象的活动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也是电视采访的特点。往往一滴真实的泪水要比长篇大论来得更直接、更感人。在采访技巧上,首先,电视摄像采访的提问要单刀直入、有层次感。由于采访时间、器械设备的限制,为了避免出现记者和采访对象双方的误解,单刀直入的提问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注重非语言信息的收集。电视采访时,语言信息往往成为记者和摄像最为关注的焦点,记者应努力让被采访者说得精彩。但也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收集,以便两相印证。在电视摄像采访中,记者既是采访活动中的主角,也是采访对象观察新闻事件的引导者,还是新闻事件的旁观者。
广播录音采访的模式广播是建筑在无线电科学的技术上的,不论是调幅广播、调频广播,还是现在流行的数字广播、卫星广播,都必须以众多的无线电发射器械来支持。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至少要熟悉录音器材、编辑机。广播以无线电波传输声音信号,包括叙述语言、人物现场语言、音响和音乐。
综合、优化各种声音的组合,使节目有层次、有节奏,是广播的优势所在。在采访技巧上,首先,广播采访提问要简单、明确,口语化。多用双音节的词,注意同音词,慎用简称等等,使问题通俗易懂,避免艰涩、专业的语言,做到雅俗共赏。广播录音采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采集声音信息为主体,传递听觉所接受的新闻事实。
广播录音的不可逆性使得新闻工作者不会对采集的记者提问和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大的加工处理,同时如今的广播录音采访为了追求时效性和现场感,普遍采用手机连线的现场采访方式,这些因素都导致广播录音的访问是"一锤定音"的。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