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话语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语言与情境是交融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本文从情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情境 语言 对外汉语 教学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话语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语言与情境是交融在一起的,不可分割。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及教学设备,为学习者营造的一个集听、说、看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门外语感到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语言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汉语及中国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及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能充分感知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语言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交际性原则”被引入了对外汉语教学中, 此后又产生了“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交际和情境相辅相成,交际在情境中进行,而情境又制约着交际。情境对语言有解释和限制的作用。从情境、结构、功能三者的关系看, 情境处于结构与功能之间, 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知识结构需要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传递和应用;而任何语言功能的实施也都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 语言教学只有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 才能把句子的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结合起来。在词语教学中, 同样也离不开情境。根据索绪尔的组合理论,我们可以把某个具体的词放在词组或句子里去理解它的词义和用法, 放入的这个词组或句子本身也就是一种情境。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句子再放入某个特定的交际场合, 这又成了另外一种情境。所以,情境也是相对而言的。如在《现代汉语教程•读写课本》第四十五课中对“菜”字有两个解释, 分别是“vegetable”和“adish”。“adish”是指烹饪的鱼、肉、蛋、菜类食品, 意思比较明确,但作为语素又可以构成许多的词或词组, 广泛使用, 这就涉及到词教学的问题。比如:“菜”作为语素可以组成 “蔬菜”“做菜”“菜单”“点菜” “川菜”等, 然后可以创设一个在饭店吃饭的情境,让学生试着用这些词语来造句。学生可能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先生, 我看不懂菜单, 请你帮我点菜,谢谢!”“我在家自己做菜”, “我喜欢吃四川菜”等。但是,我们的教学并不是只局限于此, 还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在特定交际场所中的各种因素。比如: 对话双方的身分、时间、地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归纳为“词义——词组或句子——交际情景”。这个过程就是指借助情境把单个的静态的词和组合及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词联系起来。这样学习词语, 学生的记忆就会更为深刻,对词语的掌握效果也更好。
以上说的是情境教学在词语教学中的运用。在语法教学中, 同样也可以借助情境使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吕必松先生针对这个问题, 曾在《对外汉语教学探索》一文中把整个教学过程概括为“理解性、巩固性、扩展性和运用性练习四个步骤”, 还进一步指出在运用性练习这一步, 教师可以设计和规定种种情境, 让学生根据要求做多种练习。如在教授结果补语这一语法知识时, 有教师这样安排: 教师故意小声地说了个句子, 然后问学生:“请问,我刚才说的什么?”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目的在于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复习曾学过的句型。这时有的学生说不知道, 有的学生说“听不清楚”。然后教师板书, 再大声重复刚才小声说的句子, 又问学生“听清楚了没有?”,这时学生大声地回答“听清楚了”。这样一个过程下来, 涉及到的结果补语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就呈现出来了。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就很容易掌握。
吕必松等在《对外汉语教学初探》中提到:“所谓功能, 也就是语言的作用, 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即功能必须通过话语来体现。所以在功能项目的教学中, 更要依赖于情境。功能教学实际就是解决什么样的功能表达什么样的语句或者什么样的语句表达什么样的功能的问题。而这些语句只能在交际环境中产生并且又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功能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交际。所以在我们的情境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话语功能。
此外, 也可以在口语课上给学生规定特定的情境, 让他们练习说话。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交际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在课堂中设置情景,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吕必松等,《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87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夏金兰(1979—),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