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达成此目标,单靠课堂内的字词句教学和几套应试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文化名著,它们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无疑应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如果放弃这一载体,必将导致一种人文精神的缺失。
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贫乏,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由于许多经典名著难读、篇幅长、节奏缓慢,中学生读起来相当费劲,投入的时间又长,不符合中学生的口味。另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外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再加上家长、教师的急功近利,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家长、教师认为,课本要好好读,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家长反对课外阅读,有些教师也不重视课外阅读。还和电视、游戏及时尚读物的冲击有关。不少学生一回到家,点击的是网络游戏,拿起的是时尚读物,从而放松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要彻底改变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加强阅读教学,引导中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它不仅仅关系到考大学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代人的整体素质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一、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一)看影视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语文课程文化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设更加有效的途径。课内外阅读相衔接,可以以经典性的语文课文作为引子,通过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配合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在上名著小说单元和戏剧单元前,先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观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进而观看由这些名篇改编的影视作品,如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以及沙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观看后进行了影视鉴赏,并开展了影评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二)唱名著主题歌,激发学生亲近名著
我充分利用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唱歌这一点,专门买了《名著影视主题歌专辑》,让班上几个唱歌爱好者先学唱,然后利用团队课或班会课教全班同学唱,让学生在娱乐中走进名著,在唱中把握名著的主题或人物的形象,从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让学生们唱会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主题曲后,再上有关的节选小说,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唱过的、看过的和书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们就会主动亲近经典,进而阅读经典作品。
(三)化深奥为通俗,变深刻为简明
为了尽量将经典名著化深奥为通俗、变深刻为简明,我还将风靡全国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读史记》等节目请进教室,让学生通过直接聆听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其中在观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第一讲之后,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对于《论语》,我一直认为它是高不可及的,必须得仰望它。而经过于丹教授的解读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论语》,顿时感受到它是这样地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今天尽管我只读了其中的几则,但它所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让我收获的人生启示却是深远的。”还有一位同学,由于他本身古典文学功底较好,观看“百家讲坛”之后,成了《论语》的忠实读者,每天在自己的博客上记载自己阅读《论语》的感受或产生的疑问。如:《春读论语——择佳婿,勿计后》、《春读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等。
总之,通过“影视阅读”这一生动的形式,学生从思想上和视觉上汲取了营养,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尝到了争论的甜头,引发了阅读兴趣,为名著阅读习惯的养成作了良好的铺垫。“影视阅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名著阅读形式,它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经典阅读名著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一)开展“四个一工程”活动
①喜欢一部名著。每学期选择一部能给自己的成长以启迪的好书,细心研读,可从教育部推荐的书目中选择,也可另选其他名著。②走近一位作家。每学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位作家,对其重要作品细心研读,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并写出自己的体会。③辑录一本读书随笔。每周针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自选角度,给予点评,文体不限。④推荐一部好名著。每周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名著或名著片段,要求学生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贴在班级宣传栏中供全班阅读。
(二)举办校园阅读节
为切实有效开展“走进经典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市级课题研究,为推动全校同学更好地开展经典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我们学校定期于每年金秋十月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阅读节”,让学生用阅读丰润自己,用阅读提升自己。在阅读节期间,我们开展精彩纷呈的名著阅读大比拼的竞赛活动,内容包括文学名著语段诵读、文学名著读后感展评、文学名著课本剧表演等,为同学们搭建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的交流平台。以展、赛、评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开展。
(三)试行古诗词考级制
新生进校之后,就向所有同学明确高中三年经典名著阅读的量,其中包括古诗词名篇150首。全校学生人手一本古诗词诵读卡,记录每一位同学朗读、背诵的情况,定期进行抽查、考试、定级、发证。达到80篇为一级,100篇为二级,120篇为三级。学校推行古诗词考级制后,学生读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朗读于口中,烂熟于心中,他们在学校里背,在家里也背,漫步于林荫校园,陶醉于古诗文的氛围中。通过这项活动,既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提高了他们古诗文鉴赏的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读写大赛活动
结合阅读经典名著开展读写大赛,也是推动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为考查学生读写的综合素质,倡导经典阅读,引导体验生活,学校每年要举办与经典名著阅读的内容有关的读写大赛。在学校公布的必读名著范围之内命题,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以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进行比赛。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写作能力进行基本考查。学生必须读完全部名著才能完成试题。习作部分重在阅读感悟和对生活的体验。比赛分两个阶段:初赛为开卷,以班级为单位,在开展诵背、读书等活动基础上进行。每班选拔出五名同学参加决赛。决赛为闭卷,两个年级集中起来现场竞答。由学校抽教师统一阅卷,评选出获奖名单进行表彰。随着每年一次的读写大赛的不断开展,学生对阅读经典著作也越来越重视。
三、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一)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
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高一新生开学时,我们在新生入学须知上列出高中阶段的必读书目,并且每年的五月份要进行必读书目考查。一般只对文学名著的相关常识作了解性考查。如作者、国籍(朝代)、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情节、人物绰号等。这对学生阅读名著是个很好的促进。当然考查的方法应该谨慎考虑,不能成为有压力的应试。
(二)丰硕的阅读成果展示
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经典名著,还要重视阅读成果的展示。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和校园橱窗等阵地,让学生展示名著阅读的成果。包括读书笔记、读后感、好词佳句摘抄等展示,以及读写大赛、古诗词考级、名著阅读大比拼评比结果的展示。这样既有对高中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终结性评价,才能扎扎实实地激励和推进学生名著阅读的开展。
四、以方法指导优化名著阅读
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不容易,毕竟学生目前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有了阅读兴趣之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效,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一)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
无论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所以说,凡是好书都得重读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既要有重读,又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教会学生针对地灵活读
对小说,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阅读时,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阅读诗歌,要注重诵读,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有效地动笔读
引导他们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是勾画圈点打问号,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什么保尔与冬尼娅分手?”“保尔的学校里为什么一年级和高年级关于地球存在年数产生不同?”等等,作上记号留做课堂讨论时用。二是寥寥数语写批注,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三是不拘一格写感受,读书的感受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可以边读边写,可以读完以后再写;四是摘抄多积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这样的摘抄既可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也可以作为不定期对名著阅读的检查的一个有效的依据。
(四)告诉学生有批判地辨证读
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浒》中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辨证读。否则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重要的一环。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阅读名著可让人摆脱平庸。中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因为名著阅读而变得更轻松、更美丽,让学生的生命底色因为经典阅读而变得更精彩、更动人,今后我将继续着眼于人的发展,潜心钻研指导艺术,带领学生走进异彩纷呈的名著世界。
【参考文献】
[1]苏卫兵,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对策,安徽教育 2001年第2期
[2]王明利,如何开展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中学语文教学 200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