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职称论文格式:我国“民工潮”现象的成因及社会经济影响探析
公共管理职称论文格式:我国“民工潮”现象的成因及社会经济影响探析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网 | 编辑:论文格式网 | 点击: | 2013-04-11 22:07:30 |

    孙涛(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摘要:“民工潮”是指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民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种非均衡现象。这种农村劳动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工潮”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次剖析民工潮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认为民工潮的存在既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我国“民工潮”现象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工潮”;市场供需;就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民开始大规模的外出到城里寻找就业机会,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南下北上,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劳动力流动现象,即“民工潮”。据统计,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加上随同外出的非劳动力人口已经超过1.2亿人。有些学者就曾说过,中国的“民工潮”是一个跨世纪的潮流。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民工潮”这一现象呢?一、民工潮产生的原因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力人口大规模向工业城市中心集中,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人多地少的矛盾是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推力”。
    人多地少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长期存在并将有所加剧。我国的耕地总数在1957年达到最高峰值后就不断减少,从1962年的1.032亿公顷一直下降到1995年的0.95亿公顷。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规模扩大,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缺少规划造成对土地的滥占滥用,房地产开发热和办开发区热等原因,都导致了耕地的急剧减少。耕地总数在不断减少,相反人口总数却在不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178万公顷,而总人口数量达到13.21亿,人均耕地数仅0.09公顷。在我国13亿多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的农民怎样面对如此少的耕地?因此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使得大量农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二)受改革开放及政府经济政策影响一方面,尽管“重视三农”是国家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口号,可是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是呈下降趋势,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是偏向城市的,对农业的投资比重小。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实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和服务业迅猛崛起。而且外商投资和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开始逐步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二、三产业,这也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政策对城市的偏向使得城市对廉价劳动力有大量需求。而农村政策的不合理性也使得农民急需走出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挣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理性预期,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大批的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除了耕地减少不能满足人口增长这一原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由于农业和农村各种生产成本的提高,农业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比较低,多数农民认为不种地会更加合算。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就是解释就是:农民也是经济人,他们所追求的同样也是利益最大化。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早期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挣现钱,这是直接的、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且大部分农民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除了解决温饱以外他们还希望能够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农民外出打工已不再是为了纯粹的短期经济利益。在我们国家整个民工潮的影响下,新生代的农民工想的是要早早地投入到社会中去,早一点出去见识一下别人口中所谓的世面,开拓视野,见识。
    二、“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民工潮”的涌动是利是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好是坏,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劳动力的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有人认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使城市出现基本设施跟不上、交通运输压力增大、犯罪案件增多、住宿困难、卫生条件的脏乱、计划生育难于管理等问题。此外,大批民工的涌入也给城市劳动力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笔者认为“,民工潮”的出现对农村与农业的经济,对城市经济,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下面就分别来探讨民工潮现象的利与弊。
    (一)民工潮的积极意义
    1.民工潮对城市经济的积极影响我们在考虑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劳动力供给曲线斜率大小的情况下,以粗重工作的劳动力市场为例对民工潮问题进行分析。如下图,如图所示:横轴为劳动力人数,纵轴为工资率。S1为城市劳动力供给曲线,S2为劳动力总供给曲线,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在不存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下,城市劳动力在这一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得到相对高的工资W1,并且有L1个城市劳动力被雇用。假设有农村劳动力进来,则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会向外移,还因为农村劳动力对粗重工作工资上升的反应比城市劳动力更敏感,供给曲线可能变得更平坦,工资将下降到W2,就业量将增加到L2。显然,在市场工资为W2时,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比当城市劳动力更愿意从事这些工作,只有L3个城市劳动力愿意在这种低工资水平上从事这类工作,L2-L3的劳动力供给将由农村劳动力承担。
    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话,将会有L1个城市劳动力在工资率W1上被雇用从事粗重工作,尽管由于高工资率,使用这种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也偏高,但是工作职位没有空缺。这时城市劳动力供给短缺的现象只是出现在W2这一较低工资率上,在工资率为W1时,不存在劳动力短缺现象。
    那么如果不允许这些从事粗重工作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是否就能为城市劳动力创造出同样数量的工作岗位呢?显然是否定的。从事粗重工作的L2—L3的农村劳动力不允许进城,并且所有农村劳动力都被挡在劳动力市场之外,那么被雇用从事粗重工作的城市劳动力将从L3上升到L1,工资率会从W2上升到W1,而L2—L1个工作岗位却因不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所导致的工资率上升而被抵减掉了。因此,尽管不允许进城会使城市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都同时有所上升,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并不会导致当地就业以l:1的比例增加。
    农村劳动力不是以l:l的比例夺走城市劳动力手中的饭碗,尽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人城市就业对于城市雇员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农村劳动力可以产生以下经济效应:(1)部分消费者将获利,因为随着工资的下降和就业量的上升,由这些劳动力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将会出现数量上的增加和价格上的降低;(2)可以使粗重工作的雇主受益,利润可以从W1ab增加到W2ac(如上图所示);(3)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各种消费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会为城市其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2.民工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民工潮的出现为我国GDP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大批农民工的涌入,使沿海城市因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用工短缺得到了缓解,大批劳动力的充分供给更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除了GDP构成外,农民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举世公认的,从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如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厂房建设,到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大都是出自农民工之手。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费也随之提高,这也使得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交通、商品零售等行业从中受益,拉动了

国民消费。
    另外,民工潮的出现使我国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使工业化成本降低,增加了国民经济积累。
    (二)民工潮带来的问题
    1.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再就业不仅包括城市的下岗职工,也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因此任何一方就业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下产生了大批的下岗职工,而且城市中也有大批待就业的年轻人,民工潮的出现给城市就业增加了压力。
    2.城市社会问题增加
    由于目前就业民工大都以“边缘人”身份出现,“粗重”工作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图-199-在城市里无法得到合法的身份,子女教育存在困难,在婚姻、社会福利方面也面临困难,贫富差距过大,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再加上国家政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就有可能滋生犯罪等一系列社会丑恶现象,给环境和社会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3.城市基础设施紧张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必然对粮食等各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城市不得不增加用于这方面的财政补贴,这必将会增加城市的财政负担。
    另外,在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城市一直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给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都带来很大不便,也给城市规划和市政设施带来巨大压力。
    三、对策建议
    如何应对“民工潮”带来的诸多问题,协调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和流动,使广大农民工更好地发挥在城乡社会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多方共赢,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立法步伐,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抓紧进行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相配套的劳动保护、最低工资标准、户籍制度管理等一系列法规的建设。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超过偿还期的要按规定进行严厉处罚。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形成了长期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局面,导致农民工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歧视。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除户籍制度以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涉及到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多个方面,因此就要求各地应当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快地方法规和各项配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以保证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利。
    (二)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一是建立区域性劳动力供求交易中心和就业信息网络,通过计划用工制度,使流动人口和用人单位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减少农民流动的盲目性。
    二是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如职业介绍机构、职工培训机构的建设,开展咨询、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与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同时要切实做好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在教育上实现平等。三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务市场,把各行各业所需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的劳动计划中,使民工潮的流量趋于合理,减轻民工潮对城市就业的冲击。
    (三)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农民工享受公平的福利待遇1.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进城务工需要办理城市暂住证。可以把暂住证登记与社会保障登记联系在一起完成,这样做能够使社会保障工作从基础做起,方便掌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并按照他们的需求提供分层次、灵活的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2.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现实国情和农民工自身特点,在保障项目和地域上可以实行区别对待,逐级推进。例如:按照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其次是失业和养老保险,因此建立分层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应当按照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的顺序进行安排;我国的农民工数以亿计,且工作环境和工作种类千差万别,因此对社会保险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可以根据就业方式将他们纳入不同的保障体系,就业稳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不稳定的农民工及个体工商户可以建立专门的社保体系。
    3.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建立用工企业支付工资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实施最低工资标准,防止一些企业以计件工资名义压低克扣农民工工资。
    参考文献:〔1〕宋培林.现代劳动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
    〔3〕盛来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J].
    统计研究,2007(10).
    〔4〕柳彦.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分析[J].经济问题,2007(6).
    〔5〕李培林,李炜.我国农民工的经济地位、社会态度和社会政策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7(16).
    〔6〕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4).
    〔7〕彭迈.积极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向[J].决策探索,2008(9).
    〔8〕巨文武.“民工潮”原因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