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乡土地理是学校地理教育中的一个传统内容。7世纪夸美纽斯在设计地理课程时,强调了必须从乡土地理学开始,要求学生在他们生长的地方。许多地理学家更是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出发,强调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提出:“地理教学要加强联系当地实际,进行乡土地理教学”。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如何进行和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就很值得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从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就是探索乡土地理教学的规律,为乡土地理教学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 乡土地理的内容和教学形式
(一) 教学内容
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大体上应使学生了解本县(市)的地理位置、主要行政区划、自然条件、人口和民族、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建设规划的前景等”。同时还要求:“乡土地理教学应注意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察、地理调查和参观活动”。并指出,“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乡土实际,注重实践活动。
(二) 教学形式
从上述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看出,乡土地理教学的形式可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类。课外教学又有观察、观测、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乡土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是要走出课堂,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然而,课堂教学也是乡土地理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不仅县(市)乡土地理教学要课内外教学形式相结合;在进行观测、观察、参观、调查等课外教学活动时,也需要利用课堂教学做知识准备和方法的训练等。可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是乡土地理教学的最佳形式。
三、乡土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教师要想能够灵活的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中,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能够巧妙地把乡土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哪些实践方法等。
例如,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由于平时的积累,我信手撵来邕宁水泥厂的例子,这个厂每天都要排出废气废水和废渣。这些工业“三废”污染了当地的空气、沟渠与湖泊,对生物的繁衍生长和人民的健康都带来了有害的影响。由此,同学们还想到了邕宁造纸厂烟囱冒出的黑烟,城市扩展建设中丢弃的废弃物等等,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因此,充分积累乡土地理材料并恰当的运用于教学中,是可尝试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二) 紧扣教材,联系生活
乡土地理教学应紧扣教材,联系生活。例如,在高中必修(下册)“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单元中,我就充分的结合了乡土地理进行教学。教材上说“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就让学生举例,学生争先恐后的就答出南宁、柳州、梧州等我区的一些沿河而设的城市,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在讲到城市化时,我就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几年从邕宁去南宁一路上有什么变化,然后我就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南宁廊东地区80年代到目前的变迁,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深思细想。而在讲到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途径时,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学生观察后在上课时汇报了学校里的十几个垃圾桶的废弃物污染和学校旁边的被工厂污染的八尺江,并得出平时也要爱护环境的结论。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并巧妙的联系南宁和邕宁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进行乡土教学,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教学内容既充实又生动活泼,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注重实践,加强探究
地理教学中,除课堂讲解外,野外观察实践也地理乡土教学不可缺少的。因为地理野外观察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家乡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情况,加深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从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并学到一些地理野外观察实践的技能。通过实验、写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针对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家乡资源等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的参与到家乡的文明建设中去。
例如,在讲“土壤”时,我就结合乡土地理,开展一次课外活动。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并采集土壤标本,采集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土壤,有黄壤、红壤、紫色土壤,水稻土等,并标记其生长的农作物,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认真考察其生长与自然环境(如地形、土壤等)的关系,考察期间,我还请当地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民给同学们作现场指导,让他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科学种田种果的方法,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到学校后,让学生用实验测试出各种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同时分析其与农作物的关系。这样的实践和探究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扩大视野,促进学生潜力的发展,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四)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乡土地理教学和乡土地理研究是在乡土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各地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在各地则是不完全一样的,乡土地理研究主要是要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这就必然使乡土地理研究和教学带有地方性特色。所以乡土地理教学要因地制宜。
如在讲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时,我就结合乡土知识讲了广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一国情。我介绍说:“我们生活在山区广西,农村的一些同学开门就可见到山,如果大家登高望远,便可发现到处是群山绵绵。”这样,学生对广西多山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接着讲解了山区的优越性:“山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观察到每天都有许多的汽车,火车把大量的水果运出南宁。补充说明:“我们的水果不仅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台湾,东南亚等地,同时,我们广西山水相连,造就了很多秀美的风景,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唐代诗人韩愈就曾经写诗赞叹“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而我们山区的石灰岩不仅可以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还形成了很多美丽绝伦的岩洞景观。这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开展乡土地理教学,首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山区,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 结束语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学校地理教育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地理教学应密切联系乡土实际,注重实践活动。乡土地理教育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研究,为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素娟. 乡土地理教育的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04,(01) .
[2] 付贺梅,王立红. 乡土地理新课程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4,(11) .
[3] 李桂芝.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探究——以《内蒙古通辽市地理》为例[J]地理教育 , 2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