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人类从战争中解脱出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人口迁移、工业布局、城市规划、经济建设等对地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从而对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地理课程受到挑战.世界上开始了地理教育改革的浪潮,"如果没有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地理教育在世界各地的长足进步,地理教育很可能早已被放弃".
地理教育改革,与世界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相呼应,对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从更广阔的领域看待地理教育,将其作为研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手段,特别是处理好人地关系,已在地理教育目标中有所反映.课程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入专题性问题,诸如环境问题、资源、再生产、劳动力、失业率的限度、空间规划等,这些是改革的共同倾向.一种虽不普遍但却引人注目的倾向是,从分区地理学转变为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础的系统分析.例如: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减少大量的百科全书式的地理资料,缩减同心圆式的区域地理,增加应用地理学方面的主题."教学方法也在相应变化.教师更多地采用以探究为基础的方法,重视野外观察,如法国、德国等设有野营学校.笔者曾参观过位于德国汉诺威的一个供地理、生物野外实习的学校.它范围很大,内有大片的树林、小河、暖房及各种实验用具.汉诺威市的中学每学期有1~2次机会到此实习,现此校已改为环境教育实习基地.地理教学提倡鼓励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如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从图书馆或野外获得资料等.此外,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兴起的计量运动,伯顿在1963年以"计量革命"来描述这场运动,使计量革命在60年代达到了高潮.
所谓"计量革命",既表示地理学中大量采用数学方法,用定量的方法和模式来描述地理学的分布、运动以及规律,也表示这场运动对地理学的巨大影响.这场运动对地理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在其后的岁月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20世纪60年代的地理教育改革中,地理科学的影响十分明显,地理课程内容仿照地理科学的内容,较多地接纳地理科学的新发展,偏重于地理科学体系的完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理课程内容的深度过大.社会需求也得到了较多的反映,偏重地理课程的社会应用方面.例如:德国的地理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68届人"(即1968年入学的大学生,也就是战后出生的一代)向传统提出挑战,向社会争取更多的自由,这引起许多社会矛盾.这种社会变化反映在地理课程中,有关空间的内容---不管是国家还是景观---都让位于普通地理结构.但是,"很少讨论到学生对地理教育的愿望及地理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相对于世界十大科技进展而言,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则更多地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涉及农业和工程建设的有三项.此外,"神舟"三号、四号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等入选成果充分说明中国科技在追赶世界潮流中迅速发展.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