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它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班队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学科渗透德育的一项任务。在这里,就地理课中的行为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地理课可进行爱国主义行为教育小学地理教材以认识自己的家乡为起点,着重介绍中国地理的知识。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课本中具体生动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作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美好感情的媒介和依据,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在对学生的循循诱导中,当学生爱国热情的萌发和滋生时,教师更应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把遵纪守法、爱家报国的行为教育渗透进去,融汇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陶治情操的同时把爱国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学会怎祥分辨是非、明道知礼,做一个,’,自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新人。例如,在教学一课时,就可以与如何执行中的第一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感和神圣感。要尊重国旗、国徽和祖国地图,把在升国旗、唱国歌时脱帽、肃立、行礼(注目礼或少先队礼)等要隶看作爱国行为的规范标准。
讲到我国的民族时,又可简介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求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民族习俗。在一课的教学中,又应指导学生遵守国家的外交礼仪勺政策,对待外国人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热情大方,平等相处,坚决反对一切有损国荣国格的行为。 (二)地理应促进劳动和节约观念的形成第八条规定小学生要 “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要节约水电,,第十四、十五条则明确要求小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家庭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培养自己的劳动观念。这些行为教育的内容,也能在地理教育中加以贯穿和渗透。
编辑提示,此文是论文格式网为朋友们总结并提醒职称及职称考试的相关事项。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