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各种经济决策至关重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容、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分析。
会计信息真实性意指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客观、不偏不倚反映特定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公允、充分表达与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质量特性。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对确保会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有:无中生有编制假发票和收据;单据上记录的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私人用品开为公家用品;“白条”充抵原始单据;出票人或制单人粗心大意,错写原始凭证等。
2、记帐凭证失真。主要表现有:该入帐的不入帐;巧立名目入帐;将一些非生产性支出处理为生产性支出等。
3、帐薄失真。主要表现有:总帐与明细帐不符;出纳与会计之间不及时对帐,导致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帐不一致等。
4、会计核算失真。主要表现有:(1)因原始凭证失真而导致整个会计核算失真。(2)人为失真,即企业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直接授意或指使下,或在某些利益的诱导下,有意编造、篡改、做假帐、造假表等。(3)技术性失真,即由于会计人员本身知识水平或业务能力不足,或不熟悉会计法规等,在财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等环节出现技术性差错。
5、会计报表失真。会计核算的失真必然导致会计报表的失真。
6、财务评价失真。指财务定量评价失准和定性评价失实,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趋势等。
7、审计监督失真。指审计工作所出具的书面证明不具客观性、公允性,不符合实际情况,失去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对事物的定性研究会受到诸多社会性因素影响,对事物的定量研究则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假设、估计、预测、判断等,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由客观因素限制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
一是会计工作面临许多变化不定的经济因素,为保证所处理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需对一些不确定因素做一定假设,这些假设与实际总存在一定差距,总不是完全吻合的。因此,会计假设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时,存在一些判断、估计和预测。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三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处理会计业务时在其规定的方法中进行选择。多种方法的不同选用,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内涵不同,出现会计信息的差异。
四是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入人的主观判断。如会计原则中的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责权发生制原则等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1、利益驱动和诱惑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各利益相关对象在缺乏有力监督的前提下,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要求财会人员为其违规、违纪,掩盖真相,使会计信息失真。
2、监督不力是造成财会信息失真和泛滥的重要原因。监督不力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审计监督不力;二是对监督机构的再监督不力;三是各种监督没有协调一致;四是执法不严。
3、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科学。如果其它部门传给财会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或不真实的,必然会导致会计系统生成信息的失真。
4、财会人员自身的素质原因。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导致许多违规、违法、违纪的行为得以存在;有的财会人员本身就业务不精,技术不过硬,在有意无意中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依法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管理和监督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我国会计工作水平,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切实贯彻《会计法》:一是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二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让大家自觉地遵纪守法,不要以身试法。
(二)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除了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外,还必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1、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整个会计监督的基础。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以保证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2、要加强外部监督。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必须加强外部监督。一方面,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各自的专业职责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专业知识丰富等特性履行其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还可采取稽查特派员制度,对监督机构的监督行为进行监督、评价,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为会计工作提供可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除了具有指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工作秩序。单位领导人要切实履行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3、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准确提供会计信息,才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产生约束力,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重点应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抓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努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还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提高。
(五)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原则
现有会计系统是工业经济的产物,是为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晓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条文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9.11
[2]朱荣思 徐建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6
[3]谭劲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 2000.6
[4]张凤林.会计报表信息失真解决对策的探讨.会计研究 2000.3
[5]宋常等.论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双重衡量标准.四川会计 2000.7
[6]祝祖强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思考.财会月刊 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