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进而探究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最后对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构思。
关键词:资产减值;确认;计量
为了使资产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得到经济利益的本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大概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公道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此规定明确要求企业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进行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简称“八项准备”。为进一步搞好这项业务,我们应当深刻领会资产减值的实质内涵、正确掌握其确认与计量的原则及其账务处理的方法等,同时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仅就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谈些见解。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
资产是会计的重要要素之一,险些全部的会计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其相干。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的概念,对资产的定义进行了界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大概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这一特征,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则不能确以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作为资产继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实在,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资源”等概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目前及未来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就把财务会计的重心由利润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虽然,这一定义是否完全适用于“会计学”,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它归纳综合了资产的本质,应该说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标。由于,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它持有资产的目标,虽然是为了得到未来的经济利益(葛家澍,1996)。从理论的角度讲,假如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会计记载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公道和恰当的,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
研究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一定要与会计观相联系。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两种主流会计观:即受托责任观和决议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以为,管理当局是委托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产资源的受托人,管理当局不但负有诚实地管理好委托人资产的责任,而且负有为委托人的利益全力以赴开展经营活动的责任,这些责任就被称为受托责任。在受托责任观下,它要求资产计量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客观、可靠、正确。在这种见解下,资产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调最后利润数据简直定。目前德、日等国基本持会计受托责任观。
决议有用观是建立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上的。决议有用观以为,会计信息主要为市场投资者服务,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利用财务报告数据,通过各种评估模型来分析公司的内涵价值,评估投资者的风险程度,从而做出投资决议。这种见解下,资产计量要求采用有别于历史成本的多重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干性,对信息的正确性没有严格的要求。资产减值会计试图用价值计量取代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以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假如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议是企业价值的函数,那么,资产减值会计应该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议,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力图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一般以为,资产计量越靠近其真实价值,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以为,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为决议有用观,其目标在于通过提供资产价值的信息,向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议相干的信息,而不在于向全部者报告受托责任。2000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法,这表明白我国有采用会计决议有用观的趋势。
三、资产减值会计简直认
是否确认资产减值,这涉及到确认标准的选择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标准,即永久性标准(permanentcriteri on)、可能性标准(probabilitycriterion)和经济性标准(e conomiccriterion)。
1.永久性标准。是指只对永久性(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持这种见解的人以为,永久性标准可以避免确认临时性减值损失。反对者以为,永久性标准不符合“资产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一定义,且临时性减值和永久性减值难以界定,有可能促使管理者当局存心递延减值损失简直认。笔者更倾向于后者,由于,会计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判断和估计,要想在会计报告中剔除不确定性是不可能的,而主要立足于未来的减值会计尤其如此。因此,永久性标准不适用资产减值会计简直认。
2.可能性标准。是指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其目标在于与历史成本框架保持一致并避免确认不必要的减值损失。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做法是,确认与计量的基础不一样,确认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不贴现值,计算时使用公允价值。因此,假如未来现金流量的不贴现值大于账面价值,那么,即使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也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由此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
3.经济性标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任何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即只要发生减值(如当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确认与计量采用雷同的基础。由于经济性标准在估算在用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已考虑各种“可能性”因素,因而不再要求对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mpairmentofassets)》广泛采用了这一标准。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未明确规定应用的标准,但从相干条文中可以看出,三种确认标准都有,只是不同种类的资产确认标准有所侧重而已。如《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使用了可能性与经济性相联合的标准,一方面将确认基础与计量基础统一,都使用可收回金额,另一方面又不要求对可收回金额进行贴现。笔者以为,假如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假如资产减值可以可靠地计量,而且提供相干的信息,那么,资产减值确认的最佳标准应是经济性标准。同时笔者以为在确认资产减值时还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即折现因素。由于当企业确认资产已经发生减值时,企业将决定是继续使用该项资产还是将其予以处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假如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那么,现金流量相等但分布时间不一致的两项资产,将在资产负债表中以雷同的金额反映,但事实上它们的市场价值是不同的,由于市场上全部的理性交易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可能性标准较经济性标准更节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性标准也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标准。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