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中的一个会计悖论是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希望会计信息真实但安排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以"域"概念为分析思路,从政治域、交易域、管理域与会计域四者关系的角度提出会计域规则的建立必须在前三者互动基础上进行.当前提高诸域内规则的透明度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体制度安排的首要标准,也是实现信息真实的前提条件.简要提出实现高透明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国有股减持中的一个会计悖论提出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有研究资料表明,"八五"期末,失误的投资决策与无孔不入的"寻租"活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即使是增值部分,有许多还是土地、建筑物在评估中增值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国有资本增值方面国家作了一种制度安排,就是安排国有企业上市.国有企业通过剥离与模拟的改制上市制度安排,不仅使国有资本在上市时大量评估增值,并且通过三年又一期的制度辅以超高市盈率来达到连续性增值(国有资本市场价值放大,因为上市时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按评估后净资产折股计算,而流通股通过溢价发行确定.国有股只用净资产和少量现金就取得了对按照溢价发行得来资金的控制权).但伴随这一增值过程的另一面(恶果)就是所谓的"寻机性会计(或称创造性会计)"及非法"盈余管理"的大量出现,加重了信息不真实程度.
伴随的出台,我们有充分理由做如下推理:政府完全可以通过不断投资新企业,并配以相关制度安排这些企业上市,再以国有股减持来实现获利,这种局面果真出现就必然形成路径依赖.财政部一再淡化公允价值而强化账面价值,但在国有股减持上又极力强化市场价值而淡化账面价值.制度安排的政治策略极其明显.
国有股减持反映出这样的一个会计悖论:政府希望会计信息真实但安排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一般工商业上市公司要求执行,非上市国有企业执行该制度要报经批准.如果新制度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什么真实性要经过批准?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型国有企业潜亏很大.会计改革所付出"真实的代价"是如何处理潜亏;不改革所付出"谎言的代价"是经济泡沫扩大.更深的层次看会计改革涉及一定程度的财政风险与国家经济安全,如金融企业的坏账问题.同时还应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并对经济事件把关.两难选择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取向决定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程度,因而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应与特定的前提条件相对应.
评职要发表几篇论文?国家级期刊,还是省级期刊,还是核心期刊,你可以到本站相关栏目下查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