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年轻的脸,听着青春的教学语调,我寻找着自己。
和你们一样,曾经我是多么急于想上好一节课,有个好名次,来证明自己不再是学校里可有可无的人,或者为自己的生存获得一丝呼吸的气孔。我会激动上一阵子,为自己能参加一次比赛,为自己能有机会站在大家的眼睛里。然后是害怕,我能上好一节课吗?我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教学效果吗?我能有精彩、有亮点吗?一段暗无天日的折磨,教学设计一次次地被否决,自尊和自信也一次次地被摧残,就这样夜不成寐地被推到比赛现场。
等别人的铃声其实更是折磨,两个铃声之间的十分钟,不是时间,是空间,是渐渐缩小而挤压的空间。你仄仄地被逼进死胡同,你想过放弃,又觉得该去美丽一次,生或死,只要不虚脱都可以。然后,你会紧张、会抽搐、会陶醉、会傻帽,都不是真实的你。
走下讲台,你就是别人的了。你将活在评价的眼神里,你很认真地愧疚着,你觉得让别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是一种多大的错误。可也许,没有一个人的眼睛在注意你的不安。其实,所有真诚或者敷衍的点评你都听不进去,你记得的永远是一个个失误的片段、一个个脱链的细节。课堂,似乎总有一只魔手在拉扯你,把你拉向没有理智的地域,把你拽进缺失合理的黑洞。因为这只手,回到家里,你又开始继续折磨自己。
自己是怎么样,其实我们都知道,可年轻的心总希望有一种承认、一种鼓励在推动我们行走的身板。
生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互相催促着,又无路可退。
二
我不会肆意评论,我知道,随意说出的言语会击倒一颗成长的心。
可是,我不能敷衍我欣赏或挑剔的眼光,它的每一次着陆都应该是实质的,你可以触摸到,可以咀嚼出。
看你的课件,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音乐,还有你美丽的文字,我知道,我要尊重你,尊重一颗努力过并且还在继续努力的心。多少个夜晚,你一次次修正自己的材料,一次次寻找大家的实录,你脸上的疲惫已经是你获得尊重的最好理由。一堂课的背后,是我们永远的疲倦。
可是,我还是得表达我沉甸甸的担忧,即使我的眼睛掠过你疲惫的脸庞。我们也许走错了,走错了方向,那应该不是语文。语言文字的徜徉,才是最本真的语文。
课堂既是语文的课堂,语文的感动必须源于文字,而我们也得像山那样地思考。山是厚重的,课堂也是厚重的。山基于大地,每一寸土壤都是山的魂魄;课立于文本,每一个文字都是课的眼睛。落日,唯在西地平线上才有震撼和大美。语文,该落在怎样真实的肩上才有雄伟?
青春的时候,总渴望花枝招展,以为那是丰富,那是多彩。成熟的时候,才知道理智的眼光更具审美内涵。
匍匐在文字的大地上,走出风度,走出激情,走出气场,我们的背影才是语文的背影。
三
我喜欢读书的声音。读书的声音是语文的声音。你可以鄙视这最传统的语文技术,可我还是微笑着、感动地读着。
课堂上,我不喜欢像学者,很渊博、很悬乎地显露自己的深刻。当然,我也可以做得像专家。这年头,专家感觉也不难当,似乎只要你有死活不认错的口才。可是,语文课不是专家摆谱的空间,少让学生膜拜的眼神落在你口若悬河的姿态上。学生不只是听众,教师也不是演讲家。深刻不是用来吓人的,课堂上,教师的深刻是用来催化学生的成熟。感染是一种力量,而感染首先是文字朴素自然的触动。
下雨了,在你的滔滔不绝中。你旁征博引的时候,我望着窗外的伞,我想听到雨中的朗朗书声。
你在雨中,我不撤伞。
你在思考中,我不抢话筒。
你在朗读中,我不作报告。
语文,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它要求人的文化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语文,很实在的,读书而已。 四
语文课,也像水。水,是灵动的。
语文的灵动在于问题的设计。“像山那样思考,有没有写到人的思考?”我有点震惊于这样的触动,能睿智地直入文本内核。只是这样的灵动稀罕了,在我们安全的教学中。“几次落日?什么地方的落日?怎么样的落日?”教学总是变成了对号入座,谁都能找出来,因为不需要思考。“你看到的落日是怎么样的呢?”看似课堂热闹,其实就是个噱头,无非是引出谁都知道的课题,幼稚的也是可爱的。
语文的灵动在于对话的意义。“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两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中进行。甚至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抱持对话的思维与精髓,也可以与自己进行对话。这样来理解对话,就意味着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戴维·伯姆在对话之间看到了一条溪流,流动的,前进的。我们也有“对话”,可往往是逼供的、被动的;有话而不对,则是若即若离的、恍惚破碎的。它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层,那不是有意义的溪流,无非是寂寞人说自己的寂寞,各说各的,没有融汇,更不会碰撞。
语文的灵动还在于聆听时的尊重、捕捉与提升。水在敲击岸时,有温柔有宁静,有激昂有高亢,真诚的接触不会阻拦水流的奔涌,但流水的韵律会更美,前行的信心会更足,奔流的气势会更盛。没有聆听时的真诚与细心,想的都是下一步该怎么样,学生的回答你只会敷衍成“请下一个同学再来说”,精彩就在溪流中伫立消瘦。其实,你等的不是下一个同学,而是你的下一个步骤。快速有时意味着不够大气、不够自信,一如这浮躁前行的时代。
自然,语文的灵动还在于解读的震撼。我教的是语文,不是教参。所以,教参只有教师才拥有。缺失了个性的思考,我们就找不到文字的力量。
于是,灯下,我继续阅读。语文如水,越读越深。
五
优质课,不是幼稚课,是成长课。
没有谁可以要求你必须怎样、必须这样教,只是你必须明白:走出课堂后,我和我的学生是否因为我这样的教学成长了,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或者山那边的狼嚎是否延伸进了我们生命的内核?阳光洒满课堂,飞翔的心是否布满天空?
我不是评委,我是听课者,也是成长者。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于是,我微笑地注视你走下讲台的身姿,尽管,你看不到。
成长或许是一场残酷的掠夺,抢去单纯,抢走天真。欣慰的是,我们还可以支持地搀扶着调整着走下去。
毕竟,我们都走在语文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