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学习评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这些评价尚存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突出学科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考评;过多强调共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看重纸笔测试和量化结果;学生多处于被评价地位,忽视学生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考评,未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检测监控学科教学质量,高新区每学期都抽调各小学两个年级进行期末测试,尽管区上三令五申“不以调考成绩考评老师”,但各校仍把“调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导致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工具性演练和逻辑性演绎,强化字词句的理解训练,忽视文章思想价值、人文情感的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和再创造;教学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凡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就上就练,而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培养则被迫“滚到一边去”,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日趋衰弱。
改革束缚教学生命活力、阻碍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语文教育评价已然势在必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指出了“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的根本走向。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应在终极关怀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 其优势智力发展并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度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空间;应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和培养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和赢得生命的灿烂。
2009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将教师注意力从关注期末考试分数转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过程上来,为区域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实践研究基础。2010年9月,高新区正式立项全区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并把研究目标定位为:创建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这一研究遵循评价发展性、主体性、多元性、动态性等原则,着力突出如下特征:一是突出评价学生进步,放大其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超越。二是改变学生被评价的现状,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其主动发展的内动力,使其学会诊断与反思、自觉调控学习语文行为。三是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横向分为读写能力、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纵向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不仅关注智力发展,更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情感等潜能发展;注重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和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呈现。四是突出评价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其学习转变与发展;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互交融,使评价过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创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研究目标明晰,选择问题抓住了关键;从评价入手切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行政力量进行区域性推进,既全面展开又确定重点,子课题细化研究很好支撑了总课题。”2011年1月课题开题会上,专家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优势,并提出中肯建议:抓住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清晰定位发展性评价功能,突出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设计考试、测验问卷、个案研究等开发评价工具,突破评价难题;评价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利用评价这一中介将观念转化为行为;评价应突出引导“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如何等问题。
着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创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动作不断。
1.创新评价载体,运行“评价手册”
构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高新区首先创建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它包括“分项评价”、“形成性评价”、“综合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分项评价占30%的分值,有学习习惯、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8项内容,各项积分最高为5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级换算为该项积分;学月形成性评价占10%的分值,每月进行纸笔测试,以打出等级和换算积分;期末综合评价占60%的分值,着重考查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样换算成积分。累计积分得出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等级。
“手册”设置了“使用说明”、“分项评价”、“期末总结”等事项,“分项评价”进行评价标准、要点、方式指导;“期末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学期语文学习自评和师生、家长多角度评价。“手册”只给全区学校一个基本导向,不少学校据此形成了具有校本、班本特色和学生个性的“语文学习成长手册”。
进一步落实“分项评价”,高新区根据“手册”设计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量表,包括学月检测、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日常表现性评价量表、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质量分析量表等,并投入使用,产生了较好效果。
2.改革考试命题,突出表现性评价
摆脱“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尝试小学生语文素养表现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高新区首先进行了考试命题改革。
纸笔测试依据课标、教材分册制定命题方案,从测评要点、参考题型、分值权重等方面进行命题导向。如五年级下册“听答练习”的测评要点是:“听一段文字,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能听出语段中心意思、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参考题型有:“选择题,听录音材料后判断、揣摩、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目的选项;填空题,听完录音材料按要求填空;问答题,根据录音材料设置的情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听力材料”要求注意思想性、趣味性,篇幅在300字以内,尽量口语化,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听力疲劳。
目前纸笔测试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试卷模板,其“卷头设计”如是说明:“本次测评包含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两个部分。表现性评价检测为30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纸笔测试A卷70分、B卷20分……”A卷包含“听答练习”、“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笔下生花”四大模块,B卷着重考查口语交际拓展积累、应用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高新区考试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学月、期末检测A卷100分调整为70分,拿出30分作为表现性评价分值。学生语文素养 表现性评价指标包括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习作表达、综合性学习五项内容,并从“评价项目与分值”、“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参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参考”五方面指导落实评价。“评价标准参考”分为四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本册教材“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汉字、词语,难度相当的儿童经典阅读材料;“评价方式参考”有抽读、平时观察认识更多教材未涉及的生字、选取难度相当的课外美文让学生准备后朗读、关注课堂和家庭作业并做好评价记录、专项写字比赛等。
推行纸笔测试改革,起初遇到一定阻力:认为增加了教师负担,不如过去一张卷子考试评分来得容易;有教师为了应付,给学生表现性评价全部打满分,或象征性扣一点分。
高新区利用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培训等机会,引导他们认识推行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评价改革,全区“教学视导”加大对各校考试改革的检查力度,老师们逐步适应了新的考试改革要求。 3.改革阅读测评,撬动教学变革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高新区把教学评价改革重心落点课堂,重点展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形成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测评指导建议”。它包括三个板块: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指标、阅读能力内涵解读、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
依据国家新颁语文课标精神,高新区修订了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办法,如第一学段阅读能力测评的主要指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读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测评类别及比例是:积累运用10%,提取信息70%,形成解释20%。阅读材料要求是:选择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作为阅读考试命题的材料,篇幅控制在200字以内。
根据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测试研究,阅读能力核心是阅读理解能力,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提取信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理解,包括对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二是“形成解释”,整合加工文本信息,结合既有知识经验建构意义;三是“反思和评价”,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观点进行反思性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所作的评价。根据我国各地开展的阅读测试尝试,阅读能力还包括“依托文本生发、联结的积累运用能力”。
高新区据此提出了“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引导老师们从课堂教学、课外训练、阅读测试、表现性评价四个方面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如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建议阅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有关键词句理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辨别其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理解句子尤其是言外之意;课外训练要加强课外阅读、摘录鉴赏词句;阅读测评要设计解释词语、理解句子、品鉴词句表达效果的考题;表现性评价要查看学生课外阅读词句摘录与鉴赏本。
高新区拟从本期开始实施这一全新的阅读测评和教学改革,并已分年级展开教师培训。
4.区校联动探索,展开校本研究
高新区首开先河以行政手段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推进语文学习评价和教学改革,全区小学均参加课题研究,并确定8所学校重点参研,展开有关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能力、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评价子课题研究,研究过程和效果纳入区域教学视导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估。
2010年以来,高新区修订了期末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下发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制订实施方案,每学期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质量分析报告。
各子课题学校分项探索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及操作路径,并通过全区交流,带动各校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如高新实小构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从“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着手,进行阅读量、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综合性评价建构。追求“班级做实、年级做亮、学校做出文化”,找到了共性操作策略:建立《学年课外阅读计划》,编写《课外阅读手册》丰富评价形式,形成了“读书银行储蓄卡”、“亲子阅读评价”、“古诗考级评价”、“争当读书小能手”、“快乐阅读分享卡”、“阅读欣赏驿站”、“家校互动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评价特色。又如芳草小学探索出“小学生诵读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三种评价方式:“星级评价”,每学期根据背诵篇目及数量给予学生不同星级的奖励;“闯关游戏”评价,在班级墙上专设“经典背诵闯关比赛”,学生每背诵十首诗词即闯过一关,每学年设二十关,激励学生不断挑战;“家校合作”评价,如低年级每天背诵篇目由家长负责登记,每周向教师反馈,家长自行制定奖励措施。
“四个突破”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2011年12月13日,高新区进行“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研讨,从“改革学月及期末命题检测”、“着力探索表现性评价”、“子课题引领辐射”三个方面进行阶段小结,子课题研究学校进行了阶段成果汇报交流。
成都市语文教研员罗良健认为,课题研究做到了尊重个体、尊重生命,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要求,操作性、实效性很强。成都市教科院顾颉老师强调:“评价”的研究是最重要最难啃的“硬骨头”,高新区评价研究是扎实有效的,成果是丰厚的,步步走下去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大贡献。与会老师深切感受到:展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切实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全区语文教师实践学生素养评价提供了框架体系和借鉴策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高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产生了初步效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语文素养发展态势良好。随机抽取某校五年级两个班的阅读量对比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整体阅读兴趣明显提高,高新区在全市专项调研阅读能力测试中位居第二。语文落实在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如课堂发言声音和礼仪、写字姿势、阅读兴趣与习惯等,并进行即时性评价。学校教学管理不再盯着一张试卷成绩,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变化;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校特色语文活动更丰富,有读书节活动、书法考级活动、诵读活动、现场作文竞赛、辩论赛、演讲赛等等。形成了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各子课题学校形成了校本阅读教材、诵读教材、学生语文学习手册等,开设了“诵读课”、“书法课”等。
加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后续研究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高新区力求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完善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语文教育评价机制;深化“典型引路,区域推广”研究策略,推动全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课堂学习综合素养表现”为重点的课堂观察量表,动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开展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比赛、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论文评选活动,促进教师发展语文素养,探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教学操作模式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