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文学文本是由作家对生活的体悟及与显示这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构成的,即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显然,雅与俗的定位同内容与形式因素都有不可割舍的联系。高雅内容若以调侃、反讽口吻说出,就会影响其雅正审美风格。
相反,俗化日常生活若一本正经地叙说,也会表现出严肃性和庄重性。就文学发展史来看,一般而言,高雅内容与高雅形式的组合、低俗内容与低俗形式的组合所构成的文本,相对来说都具有较大恒定性,发生易变的几率较低;而高雅内容与低俗形式、低俗内容与高雅形式组合构成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文学雅俗易变探因董希文52的文本则存在着较大易变性。因此,从内因角度讲,文本内质与形态之间的雅俗错位是文学雅俗易变的前提。
众所周知,文学文本一旦为作家所创造并在阅读中流传,它的价值体系便为语言符号所固定,作家便无法再度增加、减少或改变其意义。而这些定型化文本发生雅俗易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文本构成过程中其内质与形态存在雅俗错位,即:以通俗形态出现的文本其实却暗含着高雅的内质,而一些以高雅姿态出现的作品,实际并不具备高雅的内质,里面充塞的是俗化的东西。如这一类的作品,他们以神魔和言情的世俗文学身份登场,但却在思想和艺术上给人以深邃纯正之感,流露出高雅的韵味。相反,一些以高雅姿态出现的作品,实际并不具备高雅的内质,骨子里充塞是俗化的东西。譬如,汪国真的诗歌虽然作者曾将之作过很高的定位,但却处处给人一种浅近芜杂感觉,这使它最终无法摆脱通俗文学的地位。如果文本构成中没有这种内质与形态的错位,那么无论高雅还是通俗,一般就不易发生价值易变,像琼瑶的通俗言情作品,直到现在它一直固定在这个层次上,原因正在于此。
二文本内质与形态之间的雅俗错位仅仅是产生文学雅俗易变的前提条件,而真正形成易变还需外部因素的促发。因为文学易变是对文学价值的重新定位,它是一个发生在相对宽阔的文化空间中文本被受众解读后其价值被认可还是被抛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浸淫在周围的所有文化因素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文本永远处于“ 尘封”的原典状态,易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范畴,就一般理解而言,它应该包括物质技术、器物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内容,是它们共同构成的社会整体风貌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制约着文学雅俗品位的易变。在一般社会结构中,物质经济基础制约着器物制度,这两者又共同制约着意识形态观念。但就它们对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易变的影响方式来说,则呈现为一种逆向演进,即精神观念对文学易变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器物制度处于中间层次最有效果,而物质技术的影响虽具有间接性但最终起决定作用。
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是文学雅俗易变的内在思想条件任何文艺活动总是与当时社会大环境相融合的,与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心理基础相适应的。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曾经占主导地位的中心话语空间,如今已变的寂寞冷清,显得有些悲壮荒凉;同时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跨越,给文化和文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而对陌生和孤独的恐惧并没有完全摆脱需要神灵呵护的心理,促使人们躲进琼瑶笔下的“ 爱情童话”世界,沉醉于张学友布下的恋人伤心“ 情网”
于是,通俗文艺以无法抗拒的引诱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艺术生产的方式和目标。同时,快节奏生活方式,容易使得人们更愿意将文艺视为消闲娱乐工具,因为它能使人们工作中的压力在纵情一笑中获得缓解与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文艺走下了圣坛,放弃了启蒙与救赎的使命,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满足最广大一般大众的文化消费成为其存在的最主要价值,文艺的“ 大众化”或俗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创作过程中利益驱动原则及读者文化消费心理促进着这一趋势,使经典文本以各种不同方式被解构、戏说或大话,其经典“ 本事”正在悄然发生“ 迁移”与改变,日益接近众多消费者的期待视野。世纪初颇为流行的“ 大话西游”系列及对“ 红色经典”的改编,便印证了这一规律。
文化权力和意识形态是文学雅俗易变客观外在促动因素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不难想到,雅俗分流并不仅仅是文学内部因素的问题,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控制。经典化的操控机制固然与文学自身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更和主流意识形态关系密切。举一个众人熟知的事例:陶渊明文学的经典化,陶渊艺术广角二OO七年第一期53明文学地位的认定在中国诗歌史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他的诗歌在当时无人重视,位置低于殷仲文、谢混、谢灵运。钟嵘的只列他的诗歌为中品,刘勰的没有涉及他,沈约的只将他列在“ 隐逸传”而长篇阐发谢灵运一代文风。到梁昭明太子采陶诗入,离东晋已有三个朝代。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文化言说权掌握在高门望族手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对于诗的要求都和陶诗的单纯自然风格不合拍“,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的雕琢,可以为当世所竟,而陶诗则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