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护理论文: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
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网 | 编辑:护理论文写作 | 点击: | 2012-05-08 16:21:00 |

根据专家观察,这样的理论和现象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深思学习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学习,争取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预防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伤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12人(441次)发生过针刺伤,人均刺伤3.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关键词】 护士;针刺伤;职业损伤

  职业损伤是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经血液传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已成为医院面临的主要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医院内感染管理及研究多关注血源性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而对护理人员自身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关注甚少。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刺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的护士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因此,增强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改变个人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操作行为,强化防护技能是减少针刺伤发生的重要措施。笔者对我院临床一线120名护士针刺伤现状及防护措施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本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120名,了解2005年10月—2006年3月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发生频率、次数、原因、程度、是否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有无登记上报制度、采取的防护措施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等相关问题。

  2 结果

  2.1 发生针刺伤的次数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有112名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针刺伤414次,人均被刺伤3.7次,其中有88人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操作前发生的针刺伤为非感染性,操作中、操作后处置用物时发生的针刺伤均为感染性。

  2.2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注射前刺伤:如加药过程粗心,抽药后盖针帽等共132人次;注射中刺伤:如穿刺时拔去针头套管,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拔针时操作不当等共160人次;注射后针刺伤:如注射器毁形,处理用物等共107人次;其他如被躁动病人刺伤等共15人次。

  2.3 针刺伤后采取的防护措施

  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措施为:①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②流动水冲洗伤口3 min~5 min;③用碘伏和医用乙醇消毒伤口;④向上级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⑤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程度并指导处理。本调查中112名被针刺伤的护士中100%都能按①~③处理伤口,但无一人上报及请专家评估指导,大部分护士不知道单位是否有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2.4 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

  本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护士认识到针刺伤后最严重的后果是感染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但是对被血液、体液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传染病几率的认识存在不足,有91人认为感染几率很大,有29人认为很小但有可能感染。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针刺伤传播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抽血、输液等治疗工作,由于接触医疗锐器物的机会多,由此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而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到80%。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HCV的比率为1.8%[2]。本调查中120名护士有112名发生过针刺伤,说明针刺伤在护理人员中的发生非常普遍,其中88名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可见护士的职业感染潜在危险极高。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因此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3.2 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加强锐器物的管理是降低针刺伤的重要环节

  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针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要加强护士关于预防针刺伤的教育,包括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徒手分离针头针栓,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要有他人协作等,同时加强硬件的建设,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伤次数[35]。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域整洁,还应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器废物的容器等设施。

  3.3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

  医疗卫生工作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职业性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发生针刺伤后如未对感染源进行跟踪随访,将会进一步扩大其他临床护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机会。本调查中,无一人按照正式的规程报告,大部分护士不能正确回答针刺伤后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几率,说明临床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不够,需加强培训。研究表明,定期的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会明显降低[6]。 不少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对潜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在个人防护中值得一提的是手套的应用,医院管理层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树立标准防护的理念,确保职业安全。

  3.4 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加强针刺伤后的支持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严格的针刺伤后上报制度,可使受伤者判断污染针头是否来源于高危人群,并接受治疗和检测,达到职业安全的控制和管理,也可以为护士提供一种心理支持系统,及时跟踪感染源的情况可缓解因对感染的恐惧所致的心理压力。本调查中无一人向上级报告,表明这方面的管理欠缺,各级医院应制定完善的上报制度。

  4 小结

  职业安全已成为医务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护士应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认识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同时医院管理者应关心和支持护理人员,为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38(6):422424.

  [2]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6,18(1):7.

  [3]窦昊颖,冯彬,李艳丽.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8B):21512152.

  [4]韩琳, 李继平.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防护[J].护理研究,2005,19(9C):188711889.

  [5]杨小娟,周连喜,黄伟平.护士发生血源性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7B):18151816.

  [6]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39(3):204206.本文转载于论文格式网www.yixuehao.com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