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属于派生需求,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相关研究提示医疗服务利用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与人口学特征、服务可得性和医疗保障制度、居民健康状况、患病严重程度等四大类,具体包含个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健康状况、医疗保障形式、就诊距离等相关因素 [l05][’07]。表33中分别就以上因素对受访对象医疗救助利用的影响一一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门诊和住院救助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访者医疗保障形式、收入状况、自我健康状况、月医疗费用支出对医疗救助利用的影响较大,统计分析显示影响具有显著性,而性别、受访者身份、年龄、是否在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医疗救助利用的影响较小,未体现出显著性。
具体而言,无医疗保障对象和其他保障形式对象对各类医疗救助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受访对象,其中其他医疗保障组,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商业保险对象对各类医疗救助利用率最高,这与其医疗保障程度较高,对卫生服务利用较多存在一定关系。自我健康状况越好,各类医疗救助利用率越低,这与健康状况越好,派生的卫生服务需求越少存在直接关系。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我健康状况很好的对象,门诊救助利用率仅为7.0%,并且从未利用过住院救助,而自我健康状况很差的居民组,门诊救助利用率和住院救助利用率分别达到28.5%和18.1%,差距明显。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人均收入与各类医疗救助的利用呈正向关系,人均月收入越高,各类医疗救助利用率也越高,人均月收入高于320元组各类医疗救助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收入低于220元/月对象医疗救助利用率不及最高组的1/4,住院救助利用率仅为最高组的1/3,门诊救助利用率不足最高组的1/8。这说明当前情况下,城市医疗救助服务也存在不公平和逆向转移的问题,由于共付比例、起付门槛等的限制存在,救助资源的利用往往也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和成本的,救助资源更多的被贫困对象中的相对富裕者所利用。月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对受访对象健康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综合体现,理论上健康状况越差,疾病越严重,医疗服务利用也越多,医疗费用支出自然也越高。比较结果显示,各类医疗救助利用率与受访居民月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呈正向关系,医疗费用支出越高,医疗救助利用率也越高。这也充分说明了医疗救助对医疗服务利用的依存关系,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救助的利用。
医疗救助政策因素分析主要针对救助政策中关于各项救助内容范围限制、救助行为控制措施、救助程序、救助宣传等方面对受访居民医疗救助利用的影响。由于各地对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往往采取不同的措施,救助范围、标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救助对象对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的预期等也不一样,因此,实际分析中分别对门诊救助服务利用和住院救助服务利用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实际门诊救助中,救助对象范围、救助形式、救助病种、救助金额、补助比例等都会对居民医疗救助的利用产生影响,也是控制门诊医疗救助支出的重要节点。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从救助实施年限、救助政策知晓情况、门诊救助对象范围、诊救助有否病种限制、门诊救助最高补助金额、门诊救助形式等角度对门诊医疗救助的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均会对门诊救助利用产生显著影响。具体来看,救助起始时间较早的地区门诊救助利用率接近50%,显著高于起步较晚的地区。在前面的样本地区基本情况介绍中,我们也曾分析到起步较早的地区医疗救助政策相对成熟、往会随之逐渐增长。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