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范文
经济论文范文:兽用产品发展研究
兽用产品发展研究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 | 编辑:免费论文 | 点击: | 2013-04-15 21:45:14 |

一、引言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是指从事动物疫病防制基础及应用研究,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兽用生物制品,为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进入和退出壁垒相对较高等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相继流行之后,兽用生物制品因其在减少药物残留和动物疫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进而保护国民健康,降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出口贸易壁垒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保障畜牧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产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将其放在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高度给予重视。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发展空间,科技含量高,受宏观经济影响小,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盈利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已经成为新经济时期极具吸引力的产业。

二、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都根据防疫需求研制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兽用疫苗,这些疫苗的应用在我国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控制了口蹄疫、猪瘟、禽流感和蓝耳病的爆发和流行,其中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马传贫疫苗、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灭活苗等出口国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基因工程疫苗等新一代高安全性疫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有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已投入规模化生产。截至2009年底,我国涉及兽医药品研究的专业机构约有150家,专职兽用生物制品科研人员2000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设立的研发部门50余个,研发人员1000人。1988—2009年间,我国共批准新兽用生物制品326个,共有124个研发单位获得新兽药证书。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兽用生物制品的品种不断丰富,由1986年的129种增加到2009年的417种,使用对象从禽类、猪、马、牛、羊发展到经济动物、特种动物、水产养殖动物以及宠物。随着兽药GMP的实施,兽用生物制品内在质量显著提高,生产企业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9%左右,近几年监督抽检的产品合格率在90%左右。

(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有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78家,其中正常生产企业69家,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年产值71亿元、销售额64亿元、利税32.6亿元、出口额6482万元、进口额约6亿元。企业性质由全部是国有企业发展为国有、民营、中外合资三种,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民营企业共计35家已占到总数的50.7%。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2家,已有8家企业上市。目前,全国共生产兽用生物制品193种,产量158亿毫升,1215亿头(羽)份,企业产能不仅能够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业需求,而且平均利用率仅为43.55%。根据2009年我国畜牧养殖量和实际用药情况分析,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需求约为90亿元,随着水产养殖的规模化进程、宠物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拓展,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存在巨大潜力,预计行业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在15%—20%,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

(三)行业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在管理层级上,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兽用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兽用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在机构设置上,监管体系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和专业技术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实行研制、生产、经营、进出口、使用等的全面监管。我国现行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监管的法规体系主要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三部分组成。从1980年颁布《兽药管理暂行条例》开始,1987年发布了《兽药管理条例》,并于2001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根据《条例》农业部相继制定发布《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口兽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国家监管。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强制实施兽药GMP,所有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企业必须按照GMP要求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条件,改善生产环境,规范生产管理。同时,在兽用生物制品标准化方面,制定、修改、完善《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中国兽药典》等国家标准,作为我国兽药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

三、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差距、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与国外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差距1、产业集中度的差距2009年全球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市场规模83.98亿美元,排名前10名的企业占62.4%,企业难进难退,产品科技含量和差异化程度较高,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2009年我国69家生产企业总产值71亿元,排在前10名的企业占总产值的52.3%,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有22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2、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研发创新力量薄弱已是业内的共识。长久以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多是跟踪国外研发的脚步,研发品种的数量似乎很多,但自主创新产品却是少之又少,多数是模仿创新或工艺改进的成果。1988—2009年,我国共批准新兽用生物制品326个,其中一类新制品仅有39个,不足1/9。产业设备的整体对外依存度也相对较高,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与设备之潮此起彼伏,产业发展速度与技术及设备创新升级的速度落差较大。3、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差距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在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与化学药品企业相对独立,不能分享销售渠道,与人医药品企业分离,不能分享技术资源。在经营理念上,普遍注重短期利益,乐于实施“短、平、快”项目,多数没有长远发展规划,生意人多过企业家,经验管理多过科学管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管理基础还很薄弱。4、产业地位的差距发达国家的兽用生物制品管理体系与人药、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管理体系交叉互容,而我国兽药的管理体系仅有单一的兽药管理职能,与人类健康安全在管理体系上相割裂,造成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在行业管理上尚未提升到应有的层次,阻碍了产业地位的提升。

(二)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结构性问题首先是生产要素结构问题。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是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基础之上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土地和劳动是基本的生产要素,资金和设备等有形资产是必要的生产要素,而核心的生产要素是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不断创新、永不枯竭、重复利用等传统物质生产资料所不能比拟的特性,是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同时企业又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产品研发、营销渠道建设、资金缺乏的巨大压力,产业发展停留在依靠设施设备加简单生产劳动的劳动密集型发展状态。其次是产品结构问题。2009年69家企业实际生产193种产品,其中疫苗产品183种,诊断制品及其他制品仅10种。产品中,禽用、猪用、牛羊用疫苗占85.5%,马、犬、狐、鱼等养殖业发展需要的动物用制品几乎没有企业生产。2009年,10家以上企业都在生产的产品有22种,其中生产企业最多的产品——鸡新城疫活疫苗,有30家企业在生产销售。这么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十分鲜见,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第三是市场结构问题。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结构呈二元性,其一是隶属于行政的,由国家建立的覆盖全国省、地、县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国家强制免疫制品的销售网络;其二是非国家强制免疫制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在这种市场结构中,政府管控“有形的手”和市场机制“无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国家强制免疫用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用制品的市场规模、销售模式和竞争状况都不同,其根本区别在于政策,没有拿到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挑战。2、竞争性问题一是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违法成本较低,假、劣、走私、自家生产等疫苗产品时有发生,造成市场的低质无序,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同时销售渠道紊乱,无证经营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恶性竞争。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自动提高,生产企业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不利于产业发展。同时,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扩张缓慢,市场的增长主要依赖国家对动物疫病免疫投入的增加,企业竞争围绕着市场份额的“争夺”而不是“扩大”来进行,加剧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我国尚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双高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在这种恶性竞争的状况下,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也比较脆弱,经不起竞争者的冲击。

(三)制约因素1、产业发展环境一是资金环境。尽管我国不断加大生物产业创新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明显高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美、日等发达国家用于生物技术实验室研究阶段、中试放大阶段、产业化阶段的投资比例一般为1:10:100,我国相应的投资比例为1:1.1:0.5(上海市,其他城市更低)。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2009年69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研发总投入占年度总销售额的5.7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基本在15%左右。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下游技术开发明显落后于上游技术,严重阻碍了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和风险,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和融资渠道的拓宽也将加快产业成长。二是市场环境。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规范的问题,目前行业市场表现为“宽口进,窄口出”,准入门槛低,退出转型难,在注册资本、GMP验收条件、产品文号审批、企业诚信度等行业管理方面对市场秩序的规范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三是政策环境。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没有单独的产业政策,也没有相关的国家优惠补贴,缺乏有力的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规范和约束,产业发展方向、目标、措施和布局还需要进一步予以明确。2、成果转化机制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组织生产和销售,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生产企业。尽管2009年有70%的企业开展自主研发,但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研究团队,总体研究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弱,78.3%的企业与研究单位联合研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方式仍然是主要的研发方式。但实际上在运行过程中,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互相脱节,技术市场不发达,政产学研金介的成果转化体系有待完善,转化机制尚不能高效运作,成果转化率低,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一直困扰着产业发展。3、企业发展能力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发展急功近利,普遍缺乏既懂技术又擅长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者缺乏企业家精神。发展得好的企业都有局部优势,却难以做大做强。而各自的局部优势又是不堪一击的,因为任何一种资源在孤立存在的时候,都难以成为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依靠,企业只有把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才具有锐不可挡的发展能力。

四、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战略及措施

(一)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由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组成,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两翼”,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中介机构是联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政府是市场的有力补充,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体系的健康、顺利运行。目前在体系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都很弱,但是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转移。因此,加强体系建设,需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针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现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方面是“开源”,即加大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投入,突出政府投资在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方面的导向性,切实发挥政府投入“抛砖引玉”的作用,要使政府投入逐步转化为企业投入的有力补充。制定技术创新的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适度强制要求企业提高科技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加快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发挥风险投资的“助推器”作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合理分配各类资金投入比例,避免重复立项、重复研究,提高产业化投入比例,促进下游技术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是“节流”,即提高新兽药证书、产品文号等申报和审批标准,控制成果产出数量,提高成果质量,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以仿制为主的问题。在技术转移环节,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R&D联盟。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形式的R&D联盟,对于拓展新技术领域,保持强势地位的企业基于项目建立强强联合的开发联盟;对需要用最少的成本与时间完成既定技术研发任务的企业基于项目建立独立承担子模块式的联盟;解决共性技术问题,产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企业基于项目建立合作开发联盟;以技术知识创新为目标的企业建立共建实验室的联盟;以适用技术或领先技术开发及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企业建立共建研发中心的联盟;创建技术标准,从中获得收益的企业建立技术标准研发联盟。各类R&D联盟是兽用生物制品产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二)加强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重在加强政府管控和提高中介服务能力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引领方向,优化结构。针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自由发展造成的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等问题,尽快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退出机制,指导不同区域的企业结合自身和所在区域的资源与市场的特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环节做精做细、做强做大,使全国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相互协调,区域间、企业间优势互补。制定产业政策,加强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和产品出口,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是关系“三农”问题的支撑保障行业,行业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对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实施减免税、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非法企业和行业内部违法违纪、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使行业内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建设技术市场。针对成果转化比例低、技术转移环节薄弱的问题,建立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专业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开展咨询、经纪、技术评估、知识产权等的交易服务活动,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建立网上技术市场,吸引成果、技术、人才、资本等关键要素聚集,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技术交易网络,搭建产业技术交易平台。

(三)加快产业重组步伐,重在打造旗舰型企业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企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领军企业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竞争性问题的必然要求。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来看,为了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上大多数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企业把企业间的购并、重组作为节省成本、拓展市场、提高效益、共享资源的战略举措。2005年世界十大兽用生物制品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英特威、梅里亚和辉瑞,无不走过并购重组进而发展壮大的道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成果转化型企业,这类企业因大学、科研机构或专家个人将有市场前景的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而形成和发展;第二类是传统改造型企业,顾名思义,是传统企业经过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和按照GMP生产要求改造而来;还有一类是投资创办型企业,即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高利润吸引投资者创办的企业。成果转化型企业科研能力较强,但受到运行机制的制约,在资金的获取和市场的开拓方面竞争力较弱;传统改造型企业规模较大,但产品研发、管理手段、经营理念跟不上市场需求,明显的缺陷是“发动机”、“生命线”问题;投资创办型企业体制新、硬件设施好,但缺少品牌、缺少市场。三类企业各有其优势、劣势,因此,从产业发展角度,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等形式对这些企业进行有机组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动保十强企业中会见到我国企业的身影。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