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教华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美学特征比较
1.作品的精神内涵。(1)标题音乐主要是对文学、绘画、戏剧、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形象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因此,标题音乐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描绘性上。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此曲是作曲家参观了画家加尔特曼的画展后,创造性地将画家的若干幅图画转化成音乐,并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和丰富它们。再如贝多芬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所以,音乐的描绘性只是对客观形象外在的描写,最终的目的还是为抒情服务。(2)无标题音乐的美体现的是一种纯粹的抒情美,它不受标题文字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抒情性可以表达作曲家的任何一种内心体验,如悲伤、欢乐及对现实的看法等。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是它表现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情感。如柴可夫斯基在谈到他的无标题音乐创作时说:“这是纯粹的抒情过程,是用音乐来倾诉激动的心灵,从本质来说,内心的感受借音响而流露,就像抒情诗人以诗句抒怀一样。”也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标题,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从二者的精神内涵来看,虽然都是在传达作曲家的思想,但因为表现方式的不同,就使听众在听赏、理解作品时,所体验的美感也有了不同的感受。2.作品的内容题材。(1)标题音乐的内容和题材常取材于文学、绘画、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等,通过某一特定的形象表达特定的感情。音乐与所选题材紧密相联系,在音乐作品中听赏者能清晰地感受到题材中的情景。如李斯特在评论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时说:“它在我们心中唤起了这样的想法,在《艾格蒙特》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现代的先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直接从一位伟大的诗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大海》,也正是受到画家莫奈的画作《日出》的启发而创作的,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上从黎明的黑暗到日出的过程。(2)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内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总体上表现的是贝多芬失聪后,与病魔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再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它取材于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它更多的是表达贝多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希望人类和谐存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达。此类作品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就在于此,听赏者始终被这一核心主题所打动,使他们的情感在最后一刻完全被释放出来。另外,虽然有些作曲家的作品是被某一种具体事物所打动而创作的,但其目的主要还是以音乐本身来抒发情感,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富有概括性的情感。因此,此类作品仍然属于无标题音乐。3.作品的体裁形式。(1)标题音乐的体裁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题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产生了许多新体裁形式的音乐。如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它是根据英国作家德昆希的小说《一个鸦片吞食者的自白》而创作的。为了戏剧内容的需要,作者突破了传统交响曲4个乐章的结构,采用5个乐章的形式。此类作品能够与所选题材紧密结合,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明晰地表现在音乐作品中,使听赏者不至于局限在传统音乐形式的框架内,很容易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2)无标题音乐的表达形式通常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以纯粹的内心情感表达,形成情感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不像标题音乐那样需要根据题材内容来构思作品的结构。如巴赫的《创意曲》,鲜明、生动的主题是全曲的核心,它随着不断变化的乐曲形式发展变化着,无论是答题还是对题,它都将全曲紧密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形式美感。再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奏鸣曲式原则,它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组成,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音乐速度对比、织体对比、和声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对比使乐曲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无标题音乐本身这种独特的形式美也同样能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在欣赏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时,要结合以上3个特征,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思想内涵,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美学之争
1.以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标题音乐倡导者阵营。李斯特、门德尔松、瓦格纳及伯辽兹等人持情感论的美学观点,他们反对作品只是表达作曲家本人对事物的看法。他们认为,作曲家的创作一方面是表达本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要让更多的听赏者理解自己的创作,从而实现传达作曲家思想的目的。因此,他们将作品如何获得公众的理解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倾心于标题音乐。他们还认为无标题音乐过于局限于形式,不能明确表达创作意图,听赏者也难以从中理解作曲家真正的思想内涵。2.以勃拉姆斯和汉斯立克为代表的无标题音乐倡导者阵营。在19世纪标题音乐时代,持自律论观点的汉斯立克在他的论文《论音乐的美》里,完全将标题音乐排除在音乐美的形式之外,他认为“音乐作品的美是一种音乐所特有的美,即存在于乐音的组合中,与任何陌生的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在谈到李斯特的标题交响乐时说“这些交响乐前所未有地把音乐的独立意义取消,他把音乐仅仅作为一种唤起形象的药剂让听赏者服用”。再如勃拉姆斯也始终坚持他的艺术观——所有作品均采用无标题音乐形式。他也不完全同意朋友汉斯立克的音乐观点,因为汉斯立克将情感的表达完全排除在了音乐之外。在勃拉姆斯看来,标题音乐破坏了音乐的形式美感,无标题音乐才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综上,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美学之争直到今天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暂且不论这两种音乐形式的美学之争的结果如何,既然这两种音乐形式都能被不同的音乐学派接受,就说明它们各自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只是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不同而已。标题音乐将音乐与文学、绘画、大自然等相结合,大大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由于它有明确的文字标题,使公众更容易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无标题音乐以音乐本身来抒发情感的自由,这也是标题音乐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音乐形式的美作为音乐美的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作曲家要用辩证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两种音乐形式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