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学习年限是保证博士培养质量的必要前提,博士修业年限通常也被看作反映大学内部效率的重要指标。相比较而言,我国博士修业年限总体上与美国有一到两年的差异,但在一些学科差异并不明显;美国博士修业年限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的修业年限普遍较长,我国博士修业年限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的修业年限反而低于其他学科。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影响博士修业年限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经济资助、院系文化、论文选题、导师指导等方面。
博士修业年限通常被看作反映大学内部效率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博士教育过长的修业年限已经不仅仅是博士生本人和计划攻读博士学位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各博士培养单位教师和管理者以及那些为博士教育提供资助的公立和私立组织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把过长的修业年限视为博士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有人指出:不管对博士生还是对高校,博士教育修业年限的延长都是得不偿失的。由于学生延长了在校时间,大学自然就需要增加支出,学生自己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费用,这无疑也降低了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导致中途弃学的比例提高。
本文主要从中美比较的视角对博士修业年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美国的博士修业年限美国典型的博士计划由旨在加大知识深度和宽度的两部分组成,需要4年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第一阶段是2年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是以创造性研究为基础的学位论文阶段,需要2~3年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但博士生延期毕业一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现有研究来看,对博士修业年限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到获得博士学位的总时间,简称TTD(TotalTime to Degree);从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算起到获得博士学位的总时间,简称ETD(Elapsed Time to Degree),在美国,有些学校要求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事先获得硕士学位,有些则不要求,在前一种情况中,ETD包含了获得硕士学位所花费的时间;从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到获得博士学位的实际学习时间,即不包括其中离开学校的时间,简称RTD(Registered Time to Degree)。
在美国,很多学生博士学习期间会选择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ETD的统计结果往往明显高于RDT。一般来说,ETD的统计方法最为常用。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美国博士教育的统计(2006),1978年自然科学、工程和生命科学学科博士按照RTD统计的修业年限中位数均不足6年,修业年限中位数最高的人文科学也仅为7.5年。2003年,人文科学学科博士生按照RTD统计的修业年限中位数达到了9年,自然科学、工程和生命科学学科博士按照RTD统计的修业年限中位数略低于7年。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