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研究关注的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类型,在特定的时期与特定的语境下成为一种承载特殊功能与意义的所指,而少有对作为女性主体内涵的关注。如:(孙蕾,,1998 年期)、,(魏红霞,,1994年第1期)、(李二仕,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第期)、([台]梁良,,年第3期)、(赵小青,,2002年第5期)、(田卉群,,2003年第2期)、(曹晶,,2004年第2期)、(刘宇新,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6年6月)、(王郁松,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11月)等等。
此类研究着重从电影中女性形象所展示的女性心理、女性意识(包括欲望)的发展入手,考察电影题材方面对女性生存体验的开掘、对女性特殊的两性心理的刻画等等,籍此唤起一种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自觉。如:(郭培筠,,1995 年第 5 期)、(魏红霞,,1998年第3期)、(李湘,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3月)、(李大千,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月)、(林云,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5年5月)、(陈娟,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4月)、(苗欣,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年5月)、(曾胜,,2006年第2期)、(程征,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6年6月)等等。
此类研究着重于把电影中女性人物塑造或女性叙事形态的发展作为一个社会/时代的缩影,将对女性人物的考察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相映证,以期得出一些文化研究方面的结论。如:
([奥地利]乌尔苏拉。魏德著/单万里、李宏斌译,,1997年第1期)、(朱辉军,,1995年第4期)、(皇南一川,,1999年第期)、(王玲,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5月)、(倪骏,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戏剧学院,1999年4月)、(何嵩昱,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5月)、(李清,,2006年第3期)等等。
此类研究侧重于研究女性形象在电影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及女性形象塑造的社会学意义,如(王星灿,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年 3 月)等。此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笔者所能搜集到的文献不多。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传播研究属于传播学的“边缘”课题,中国大陆关于女性与媒介研究始于1994年,总的来说,在传播学中女性与媒介的研究较偏重于广告、报纸期刊、电视剧等大众流行媒介,如(马力安,,1994年第2期)、(陆晔,,1997年第1期)、(林珊,,年第1期)、(陈阳,,年第1期)等等。
事业的成功,看看这条信息吧,别再说了,莫再等了,赢在职称资讯快人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