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追求低碳高效的语文课-何为“低碳课堂”?简约高效也即是“低碳课堂”的追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低碳课堂”。
何为“低碳课堂”?简约高效也即是“低碳课堂”的追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低碳课堂”。
近几年来,笔者听了不少的语文课,执教者对于教材的处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上形式也是多样,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声光电多媒体,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使人无所适从。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返朴归真,要扎扎实实……于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又开始困扰着无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思考一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其实大道至简,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交际等,在习得这些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起人文情怀。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我们要牢记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语文课堂要低碳高效首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以写定教”。
一、删繁就简,把 “写”作为终极目标
面对文本,应努力思考如何运用文本,这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必做的功夫,但老师们总是习惯于从教参或其它教学资料上拿取现成的教学设计。事实上,这种照单全收式的“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教参的价值从名字上已经告诉大家:只供参考而已。语文教学因文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时而异,岂是一本教参能包打天下的?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教师首先应做的不是照搬教参,而应以独到的眼光研读文本,以删繁就简的原则确立教学目标。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如何使用文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例子”的价值呢?这要求教师能对教材从宏观上予以把握,清楚不同的文本最适宜何种语文能力的习得,据此确立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要从微观入手,求精不求多。单位时间内,只有目标比较单一而具体,实施起来才有力度,才能有时间保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作为“例子”的价值。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我们要牢记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就要定位明确,把“写”作为终极目标。
案例一: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对于教学内容该如何取舍,以凸显文本特色呢?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秘密。”对于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来说,要破解的当然就是这个秘密。我以动词为抓手,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人物的心情,再进行写法的迁移训练,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备课时,我选定的教学内容是“埋木匣”、“挖木匣”两个板块,首先,引导学生找出科里亚埋木匣的一连串动作的词语,让孩子们体会作者就是用这么细致的动作描写把科里亚对木匣的珍爱表达的淋漓尽致;然后教“挖木匣”,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用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简单的重复动词“挖”来表现科里亚当时的心情。最后进行写法的迁移,用上“埋木匣”的细致具体的动作描写,把科里亚挖木匣的动作写细致。这样的教材处理指向性很明确,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原来,细致精准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一个人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对于一直苦于如何把人物写生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版本。
案例二:
另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在教学《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时,不像别人那样把“学习文中的动作描写来描写人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却更加微观地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从课文中学习连动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连动”的写法描写动作:爸爸喝茶时的动作;自己吃饭时的动作;老师走进教室后的动作……学生利用从文中体会到的“连动”写法来描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当然轻而易举。
由此可见,课前解读文本是否眼光独到,确定教学目标是否精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让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课堂上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
二、以学定教,构建生本课堂
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特别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有的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案例三:
我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堂课的尾声部分,引导学生想象-----师:假如有一天,小钱遇到了台湾青年,他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正在交流着,突然一个学生高举着手)他说:“老师,我们可以演一演吗?”我非常赞同他的建议。我说:“当然可以,不过,如果想把这个场面演好,必须先练一下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演好呢?我相信你们当中会有许多出色的演员、高明的导演!”
于是,学生纷纷展开讨论:我们谈到了要设想彼此的心情,要在心里进行情感的酝酿,要编排好见面时的对话和动作等。接着,学生进入了热火朝天、想象无限的组合演练中。表演之后,我并就此打住,而是又引导学生对刚才的表演进行评议,使学生对文本的人文体验更深刻了。当学生还想再演时,我又很艺术地引导学生:“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个小剧本,把自己的编排设想写下来。”在这里,我试图体现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学生有表演的欲望时,我尊重学生意愿,做到了“以学定教”,但这又不是脚踩西瓜皮的“自流”,因为我“顺学而导”,让学生演之前设想,演之后评议,并写下来。由此,我更体会到,如果说课堂是一个舞台的话,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而是一个地位不容忽视的幕后的导演。是“教师主导”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空间,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映成辉让课堂如此精彩纷呈!
语文课要走向生本,营造“生本课堂”,要以学定教,更要顺学而导;要不失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忘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始终信奉:“教育的一切意义皆在于学生的发展!”只要心中有这样的信念,语文这条路,不管是“羊肠小道”还是“阳光大道”,我们都会走对方向。
三、板块教学,简化教学流程
要低碳节能,就要实现教学流程的简洁与流畅,省去该省的,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就像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言:“就课文内容讲课文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必然钝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弱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深度体验。”“坚持三不教:学生已经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教,教了学生还是不懂的,暂时不教。如此,真正需要教的就很精要,目标就相对集中,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细细品味、思考、体验……”
因此,我认为应当将刻板的、平面的“线形教学”变为弹性的、灵活的“板块教学”。何谓“板块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分布排列。”这样做可有效避免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和纷繁琐碎的串问,教学过程也会由盲目无序走向简捷高效。
案例四:
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上的“板块式”课堂教学观摩课《牧场之国》。真是让人如沐春风。余老师的《牧场之国》有四个大板块的内容:1、记一组词;2、写一个句;3、说一段话;4、答一次问。
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是:记一组词。只见余老师让孩子们在文中画词语,读词语。我边听边想: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生词、发现好词,让孩子们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字词,这是多好的方法呀。
第二个环节:写一个句子。余老师让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一页。余老师让同学们读单元导读中的句子: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读完后,余老师说:“请同学们根据《牧场之国》的课文内容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这一设计,既训练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取,又训练了学生锤炼语言、组织语言,真是高!句子不能脱离文章内容,句式要和例句一样,为了写出象样的句子,孩子们都默默地准备着。几分钟后,孩子们的句子汇报带给我们听课老师极大的惊喜。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余老师在读教材时经常瞻前顾后,他把整本教材都装进心里,备课时便对教材加以重组,灵活运用。
第三个环节:说一段话。请从课文中选取内容说话,或者把“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用在段末,或者把“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用在段首。仍然是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巧用教材学语言、练表达。
第四个环节:答一次问。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运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个句子?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反复咏叹”这种抒情方式。
这四个板块内容的知识点的设计非常巧,由词到句再到段,最后到篇章结构,由浅至深,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达至积累好词,写出美句,创作美段,品析美文的学习目标。这是一堂知识点扎实,训练点突出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看到了不简单的教学艺术。真是大师啊!
简单、高效,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就是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只有让美的语言、结构、情感、形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之受到熏陶与感染,只有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趣盎然的发展舞台,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生命拔节的脆响,成为真正回归生命的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真水无香”的境界,这才是理想的课堂,高境界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