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九年给化学第一课绪言,文字较多,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
如九年级课本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就能观察到某些表面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重点,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做镁条燃烧这个实验的时候,应该先教会学生观察实验前镁条的颜色和状态等性质,实验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实验后要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又如胆矾的研磨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做,对于这些容易操作的实验,往往就会有很多学生在做完这个实验后一头雾水,看不出实验现象,找不到实验结论。
如果教师在实验前将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
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要从培养形式逻辑开始,这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的,因为只有学习静态知识,才能进一步把知识变成动态,加以辩证的理解。先讲“静”的知识,再学“动”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应该启发引导学生,使之认识到,若运用辩证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抓知识的规律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