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在中国迎来了她新生后的第十个年头。
人们在回顾她艰难发展的同时,又总是企求她能结出新的果实。而(施正宗、张成权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出版,可以说为社会学的学术书苑,增添了一枝新花。该书的出版,也是十年社会学发展的一个继续和成果。
应该承认,社会学并不是一门土生土长的学科,是人们引进的一门科学的新品种。要让这门学科能真正在中国开花结果,必须深扎在中国的社会生活的上壤之中。这是一直为社会学同仁们所刻意追求的目标。
近些年来,国内曾陆续出版了一些分支社会学的书籍,但大多是以西方社会学的概念模式来归纳一些社会现象,而缺乏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析中国社会之后,所形成的著作并不多见。而一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表现了-把社会学的理论同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的密切结合。
中国的企业,据统计,至少已有四十多万个,而且其中的门类、行业的分布是各不相同。但是,该书始终把目标放在中国企业在体制、功能、管理、环境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特殊方面,特别是根据中国目前所开展的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来剖析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非经济性制约因素。
如果按照西方企业社会学理论,那么他们的注视目光,是建筑在对现有生产单位的合理性基础上,去分析它们的经营管理情况。而中国的企业却根本不同。从本质上讲,如果要认识中国企业的本质特性,就必须认识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体制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因此,该书着重指出了这种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国家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企业不能成为经营主体,不具有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能力,形成了对国家的依赖;企业行为目标是追求产值最大化,因此,只要新增产值大于零,企业都愿意扩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这就驱动企业向国家争设备、争投资、争劳力,使企业重产品产量,轻产品质量,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大量浪费。这种体制在本质上是排斥市场机制的,国家的决策主要依据是宏观的社会需要,甚至使企业的行为服从于国家的政治需要和政治行为。
这样,企业角色活动的舞台主要不是市场,企业不能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行为也不会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竞争机制也就不可能导入企业活动中,企业因为缺乏外部的压力和自我发展扩张的条件,从而就会发生内部功能和经营机制的萎缩。
根据这种情况,该书明确指出,企业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应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道路。这种问题,一般在西方企业社会学的书籍中是极少讨论到,但是,既然作为中国的企业社会学,就必须回答和研究这类有关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另外,在该书的企业与政治环境一章中,特别对企业与政府等方面的关系的论述中,对中西不同制度下的企业作了分析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使人们进一步看到,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政府从来不是对企业的发展采取不闻不问的超然态度,它会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的联合企业)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问题是,在如何指导,管理和监督的问题上,却有很大的讲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既有管得过头的方面,又有竹得不够的方面。
该书在做到力求同中国社会密切结合方面,特意全部用国内研究的材料,来介绍和分析企业社会调查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给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个研究的实例,同时,另一方面.也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对使用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如果从学术意义上讲,使该书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在这方面已做的学术研究的成果)35当然,该书在注重中国企业的实际的同时,也还是较为合理的注重作为一门分支社会学所应有的理论框架,因此该书的另一特点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概念贯穿于企业行为的分析之中。
该书并没有象有些分支社会学书籍那样,洋洋洒洒,面面俱到,而是主要突出围绕着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制度,结构,功能,流动,社会化,人,文化,互动,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来加以展开,而突出的重点,主要是企业内部的人的关系的协调与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这两方面。
从安排的逻辑顺序来看,从一般的总论到人一企业一环境,这样一条线,由内部向外部的扩张。这样安排的合理性主要在于,能使人们在认识企业发展过程中,哪些非经济性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些非经济性因素又是如何形成制约因素的。
从中国目前企业情况来看,确实人的因素、文化的因素在对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该承认现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还不是发挥得最为理想,有些单位的职工积极性或许从来就没有好好发挥过。因此,该书从人际关系的调适与测定,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职工闲暇时间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导向性,这是很有意义的。
该书在引进西方社会学概念的同时,也特别总结和肯定了我国近四十年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方法,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集体互助团体,班组建设,群众团体的桥梁作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等。因此,在读该书的过程中,并没有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每一组概念,都同每一个切实的问题结合起来。
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力求是要告诉读者的不是企业社会学有那些要点,而是告诉读者,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社会基础和控制手段,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协调方法。很显然,理论与概念,在该书中,表现的是它所应能反映的客观事实,而不是相反。这种努力的方向,是值得从事社会学理论建设的同仁学习的。
当然,由于作为社会学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作为它的分支,存在着不成熟的地方也是毋须讳言的。其不足主要表现在这些地方:一是,尽管作者力图想使概念理论同实际密切结合,但有些章节,写的比较单薄,仅仅是概念的释义,没有实际的内容。
二是,从总体上讲,该书还缺乏对中国企业特征的较为满意的概述或描述。也就是说,作为企业一般特点介绍较多,但,作为中国企业的特殊方面分析不够,尤其是对中国目前大量涌现出来的乡镇企业这一中国特有的现象,基本没有涉及。
三是,作为一本中国企业社会学著作,应该加强一些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比较分析,书中略有涉及,但不是作为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来分析,这亦是不足。这些不足,或许只是作为一位读者的苛求,而本书作为国内系统阐述的分支社会学仍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