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成长的财政政策 发布时刻:2000年07月24日
刘溶沧 夏杰长
区域经济成长不屈衡(uneven development)是全国列国经济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现象,不凡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代更是一个普及性纪律。在我国改造开放的过程中,也伴生着一系列不屈衡、不协调题目问题,区域经济成长不屈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器械部经济成长差距的络续扩年夜及由此引起的区域经济的非协调成长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及关注的焦点题目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我国区域经济成长差距题目问题进行过较周全、多视角的切磋。了一个参考系。
表2 人均GDP(某人均收入)区域差距的国际对照 国 别 年 份 最年夜值/最小值(倍) 相对差异系数(%) 中国
前南斯拉夫
希腊
德国
韩国
意年夜利
英国
美国
澳年夜利亚
印度尼西亚 1993
1988
1988
1988
1985
1988
1988
1983
1978
1983 9.5
7.8
1.69
1.93
1.53
2.34
1.63
1.43
1.13
5.30 70.9
53.6
10.0
13.0
14.8
26.0
15.0
11.1
4.7
45.8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人均GDP的区域差距不只远高于美国、德国这样的蓬勃国家,也高于印度尼西亚这样的成长中国家,甚至比盘据前的南斯拉夫还要年夜,由此可见一斑。是以,对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系统编制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来说,缩小区域间经济成长差距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主要题目问题。
3.中西部的地均GDP水平也光鲜明显低于东部区域。
中国各地的人丁密度差异甚年夜,所以用区域人均GDP未能周全反映我国的区域差距题目问题。当我们把目光移向区域GDP时,我国区域差距的图象就加倍清晰。地均GDP是一个反映产值密度及经济蓬勃水平的极好指标,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成长水平和经济齐集水平。表3反映了1995年以来中国地均GDP差距络续扩年夜的情形。
表3 中国地均GDP的差距及更改情形(1984-1994) 地均GDP(万元/平方公里) 地均增进率 1984 1994 10年(倍) 年均% 东部区域
中部区域
西部区域 29.7
8.1
2.0 204.9
43.5
12.0 5.90
4.37
5.00 21.3
18.3
19.6
资料根源:凭据《中国统计年鉴》(1985-1995)有关数据策画而得。
我们从表3不难过出两个根底结论:一是我国地带和区域间的经济齐集度存在着伟年夜的差异,1994年东部区域的地均GDP离别是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的4.71倍和17.1倍,差距之年夜远远超出了人均GDP;二是地带和区域间的经济齐集水平光鲜明显扩年夜,1984年东部区域每平方公里GDP离别为中部区域的3.67倍和西部区域的14.85倍,1994年就离别扩年夜到了4.71倍和17.1倍。
4.中西部区域GDP份额在络续下降。
在全国经济都有较年夜增进的同时,因为东部沿海区域得天独厚的前提、较好的投资情况和有利的经济政策,致使东部沿海区域成长更快,从而在配合成长的根柢根底上,区域间经济成长差距又有所扩年夜,其典型必需就是沿海区域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而中西部区域所占份额下降(见表4)。
表4 中国区域间GDP份额的转变(1984-1994) GDP(亿元) 年均增进率% 占GDP份额 增减百分比% 1984 1994 1984 1994 东部区域
中部区域
西部区域 3851
2301
1091 26608
12415
6563 21.3
18.4
19.7 53.1
31.8
15.1 58.4
27.2
14.4 +5.3
-4.6
-0.7
资料根源:同表3。
从表4中可以光鲜明显看出,尽管我国三年夜地带经济10多年来都在快速增进,但各个地带在GDP的份额发生了不小转变,东部区域上升了5.3个百分点,而中西部离别下降了4.7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主要结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成长差距确实扩年夜了。
二、我国区域经济成长差距扩年夜的财政成分
关于我国区域差距扩年夜题目问题的原因,国内外许多学者有诸多分歧的注释,如著名经济学家威廉姆逊(J·Williamson)从经济成长的分歧阶段方面提出了经济增进与区域平衡之间呈“倒U型”曲线,国内学者胡鞍钢感受是国家的宏不雅观政策向某些区域倾斜导致了区域差距络续扩年夜,林毅夫则感受,中国区域间成长差距拉年夜的首要原因是传统的宏不雅观经济系统编制和经济情况仍在起着必然浸染。我们感受,造成我国区域经济成长差距的首要成分,是内在经济纪律,市场浸染和政府政策等方面,而国家财政又是奉行政府政策和本能机能的主要手法,是以,从财政视角剖析区域经济成长差距扩年夜的原因有侧主要意义。那么,导致我国区域经济成长差距扩年夜的财政原因是什么呢?
1.平稳资产投资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成长差距扩年夜的直接原因。
资金投入的增进及其区际行为对区域经济的成长有侧主要的影响。日常人均投资水平高的区域,其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也对照高;反之亦然。改造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成长的重心最先东移,由此决意了国家投资的区域结构必然向东部区域倾斜。国家虽然在“八五”时代居心识地在中西部区域新建了一批重点投资项目,如京九铁路、南昆铁路和三峡工程等,然则,从国家所把握的平稳资产投资(包含国家预算内和银行贷款)的区域分布来看,1981-1995年,东部区域国有单元平稳资产占全国的比重由45.9%上升到54.27%,中部区域由27.8%下降到24.54%,西部区域由17.49%下降到14.27%。在这时代,东部区域的投资上升了8.36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区域则离别下降了3.44和3.22个百分点。1995年中央在北京的人均投资达844元,而在贵州只有48元,两者相差17.6倍。还有一个值得注重的现象就是改造以来国有经济投资和国家预算内投资份额络续下降,在全社会平稳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单元的份额,由1978年的86.4%下降到1995年的54.4%,下降了32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投资的比重更是直线下降,由1978年的62.2%下降到1995年的3.2%,下降了近60个百分点。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