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题目,入题点。下边这篇论文就很好哦,可以参考一下!
摘要:目前中国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面临很多问题: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减少、森林破坏,水资源遭到污染,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落后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该文通过调查发现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村社区,村民们深刻体会到保护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了村民进行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的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的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环境;乡村旅游;村容整洁
1.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等进程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对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社会生态效益,掠夺性开发农村资源,使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村公共卫生环境不断恶化[1]。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一条街,两排房,后面臭水塘,到处垃圾扬”、“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新的世纪生态破坏……”。
目前,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对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每年正受到工业排放的368亿吨废水、1 500万吨烟尘和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围困,全国遭受工业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的耕地达1 000万公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越来越大,既占用了大量土地,又污染了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因为环境污染,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千克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2]。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尤其是化肥、农药引起的亚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污染,不仅造成了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影响到地下水和空气,给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地表土层板结,土地理化性状失衡,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淋失进入水体,在地表水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地下水中,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被硝态氮污染后,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农业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化学农药,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多,每年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930万公顷[3]。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既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会造成对水的污染。石化产品生产的塑料极难降解,地膜残片在土壤里一百年也降解不掉,现已出现因多年使用地膜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塑料已成为白色污染之源[4]。
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除受大环境被破坏以外,农村生态小环境也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村庄布局凌乱缺少规划,街道狭窄,房屋乱搭乱盖,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差,人畜混杂现象普遍存在,禽畜粪便随处可见,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厕所改造长期难以有效实施。许多地方的农村仍然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禽家畜遍地跑,苍蝇蚊虫到处飞,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的河流、池塘里的水逐渐变黑发臭,甚至连地下水也被污染。
目前,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恶化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农业基础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各地出现不少癌症高发村;因污染持续和赔偿问题无法解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冲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
2 改善和治理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当地农民积极地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行动中去,而能否在环境治理行动中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则要依赖于这些行动是否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利益。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从农民角度看,主要是农民对环境还没有产生更高的需求。我们调查发现,村民对公共卫生环境改善的需求还停留在室内环境和自家日常用品方面,对环境的义务和责任仅仅停留在“自扫门前雪”阶段,尚缺乏整体科学的公共卫生环境理念。理论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生活习惯,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农民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积极性应该来源于生产方式的变革需求。以往在改变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所作的努力之所以成效甚微,其原因在于没有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激发农民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2.2 农村公共卫生设施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较快,但是在投资结构上仍然偏重于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偏低。同时,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乡村道路建设以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业和农民,财政支出对这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显著贡献。近两年,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多余的资金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产权不明晰,部分项目没有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来运作,因而影响了农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再者,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两工”在3年内逐步取消的政策,使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失去了原来的主要投入渠道。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缺乏有效的资金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3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难
目前不少地方的农村公共事业面临荒废的困境,如一些地方的水利建设逐渐荒废,道路建设和管理制度相对缺乏,农村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因为缺乏良好的管理而出现严重退化的境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对农村社区和社区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其具体表现在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以及打工收入在家庭收入当中占的比较较大。以2004年为例,全国7 100多个行政村中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大概有1.1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8%[5]。这种情况决定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与社区的联系将逐渐趋于松散的形态,农民很少关心社区公共事业的建设。在一般村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靠“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筹劳基本不可能实现,致使乡村基础设施长期陷于落后状态。加之一些社区组织领导的公信力不高,使得他们很难有力量来组织、领导村民建设、管理好公共事务。
3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