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培训的对策建议
●王伟华
政府官员无论是进行公共决策,还是从事公共管理活动,都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容,这些公共行政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直接关系到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可以说,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务水平,影响着行政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时期,不少政府官员对自身必须具备的行政伦理规范一无所知,行政伦理意识淡薄,行政伦理品质低劣,行政伦理失范,这种状况不仅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而且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威信。所以,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的培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培训的积极意义
1.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包括行政伦理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当前,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培训,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培训,可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的德治保障。
2.确保公平与效率双赢。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正相协调,是不可或缺的行政伦理范畴。行政效率实际上是公共利益的重要特征,它反映着公共利益的得失。
行政效率高,意味着公共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产生了最大的公共利益;而行政效率低,则不仅意味着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人民负担的加重,而且意味着人民、国家和社会未能从公共投入中获得应有的公共利益。所以,行政效率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责任伦理的问题,是政府官员是否有效履行对国家和人民之责任的伦理问题。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行政伦理培训,必须让他们明白,追求行政效率虽然不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那样可以直接带来利润,但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形式给人民和社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公共利益,并以此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3.提升整个社会的伦理水平。行政伦理首先是一种职业伦理。但是,与其他职业伦理不同的是,政府官员的行政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它在整个社会道德伦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政府官员的职责是行使人民授予的权力,通过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分工体系的正常运行。他们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孔子曾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比偃。”(《论语·颜渊》)其意是:为政者的道德作风如风,百姓的道德作风如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这形象地说明了政府官员的伦理道德风貌如何,对倡导行政伦理的态度如何,会对社会公众产生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类群体,以至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
二、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培训缺失的原因分析
1.对行政伦理的认识不清晰。政府官员是国家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对政府官员培训的首要目的,是要他们明确手中所掌握和行使的权力是公共权力,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从而树立为国、为民献身的精神,处处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所以,政府官员培训必须履行“为职业注入灵魂”的使命,高度重视对其行政伦理的培养。
而长期以来,我国在政府官员培训中普遍重视政治理论培训,轻视行政伦理培训,甚至常有以政治理论取代行政伦理的现象,或是将行政伦理培训与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混为一谈。
2.培训的需求没有充分论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对领导干部培训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然而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首先,培训多数是组织安排,领导干部常常无法选择培训。其次,培训组织部门在选择安排培训时,对需求不明确,不知道学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直接导致了政府官员在参加培训时的盲目性,很多是应急式培训,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培训不能对症下药、按需施教。
三、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培训的对策建议
1.转变培训理念,重视行政伦理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政府官员的行政伦理培训,突出适应性和实用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既要注意传授知识,又要解决培训对象的实际问题。政府官员的道德价值的确立是行政伦理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伦理道德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自我约束与管理,它必须以自我对伦理道德的认同与信仰为条件。行政伦理教育是使伦理规范得以转化为政府官员内在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其功能就体现在规范认同和行为训练两个方面。它一方面使政府官员很好地认同行政伦理规范,认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使其内化于个体行政人格之中,树立以勤政爱民、廉洁奉公、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利义观,自觉抑制和克服有悖于行政伦理规范的需要和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促使政府官员提高伦理决策水平,将内在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外化为道德行为。
2.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强调“按需施教”原则。这里的“需”,是指政府官员岗位的需求、参训者岗位目标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参训学员个人的需求,也不是培训组织的需求,更不是授课教师个人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行政伦理培训的需求分析,就是在培训活动之前,运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培训对象所需求的知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进而确定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对授课人来说就是确认差距,即确认参训对象现有的状况与所任职岗位要求的行政伦理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要做好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分析,需要确定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和理想追求。所谓“最低要求”的行政伦理,也就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具有最广泛的可行性或可接受性的行政伦理,如每一位政府官员都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参与行政合作并正当地践行自己的行政领导角色,自觉遵守基本行政道德规范,维护合理的行政伦理秩序,承诺自己所应当担负的行政责任,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他人的权利,等等。这一层次的行政伦理是对每一个政府官员的起码要求。然而,仅仅停留在这种“最低要求”的层面是不够的,要保持道德理想人格的先进性和社会道德境界的层次感,现代行政伦理教育培训还应该包括行政伦理的理想价值追求。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政府官员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而且应尽量成为道德的模范,因此,完善自我、追求理想便是它的根本伦理意义。
3.分类分级设计内容,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分级分类培训的基本含义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分级培训,即对担任不同职务层级的政府官员,实施各有侧重的培训;
二是分类培训,即针对不同类别的政府官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履职培训;三是对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
从我国干部管理体制及干部培训的实践出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分级分类培训。首先,行政伦理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既有理想伦理的激励,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政府官员的伦理决策水平,促使其内在道德品质更好地外化为道德行为。政府官员的行政伦理培训课程设置可设计为四大类:体制伦理、行为伦理、政策伦理和职业伦理。另外,行政良心在行政伦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公务员在履行行政职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伦理意识,是公务员意识中的一种强烈的行政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其次,按照职务层级开展培训,突出行政领导与一般公务员的差异性。对行政领导与一般公务员的培训应有不同要求。
对行政领导,应强化体制伦理、政策伦理的培训,提高其行政伦理的自觉性,让他们学习掌握鉴别、分析问题的技能,善于思考和判断行政伦理问题,提高决策水平。
4.改进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效果。行政伦理培训要取得好的成效,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首先,要善于发掘并升华学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现代培训方法,使学员通过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实现经验共享和经验升华。其次,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优势,发挥学员的智慧、经验和能力,把培训课程与学员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研究、自我创造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选修课、模块式教学等形式,扩大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权。再次,要突破以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转变为以课堂教学、应用研究、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元结构”。要紧密围绕政府管理的中心任务和热点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学,以调查、研讨、实习、交流为主要培训措施,以拿出有价值的整改方案为主要培训成果,来提高学员的行政伦理素质。同时,要广泛运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角色扮演、分组研讨等教学方法,使学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中的行政能力。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因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无论是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还是国际竞争的需要,都对政府官员的行政伦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行政伦理教育培训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但目前行政伦理培训中还存在重视不够、方法不新、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尽快加以解决,才能使行政系统各级官员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使行政伦理规则尽可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并成为所有执政者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内心的自觉。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