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向来以应试教育闻名,也因"高分低能"受到批评.但在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推动下,经过几年的准备,新的课程标准终于出台了.新标准共分四个部分,九个级别,横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含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但标准所体现出来的新意却让我们刮目相看,也给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不少启示.这些"新意"以笔者之见可概括为三点: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全面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新标准开宗明义,就是要"改革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描述各个级别要求的时候,新标准没有设定各级别具体的语法规则、词汇,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用英语]做某事".以八级(高中毕业)为例,新标准要求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等.新标准全文2万1千多字,其中"能"就出现了400多次,设计者的用心可略见一斑.
在提高素质方面,新标准对其内容的描述虽没有语言能力那么具体,全文也仅提到7次,但其认识已上升到"公民素质教育"的高度,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新标准认为英语学习不但是一个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并要求学生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还要学会"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为此,新标准专门对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化意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标准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实施建议"等不同部分都提到了全面发展的问题,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此外,其创新之处还是在于它的评价.虽然新标准在5级、8级还没有摆脱政府部门主管"终结性评价"的俗套,但它在评价方式和内容的改革上却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撼.方式上,新标准提出要注重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过程评价",并明确要求"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要评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上,新标准要求根据标准的内容围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要多出一些"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也不能出一些"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设计者的意图十分清楚: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只评语言知识的多寡,而是要看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能力.
纵观此番基础英语教育改革,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认识上的变化:外语能力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外语能力的提高与人的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进行;唯有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外语教育的根本.用这样的认识来审视一下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