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的世界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民族国家。每一个国家都在强化着本国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历史上长期累积起来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转化为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概言之,爱国主义是体现情感与伦理道德于一体的社会实践行为。因此,强化国民对于本民族历史的学习,弘扬爱国主义,则有助于培养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正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史学是一个国家的明镜,是一国国民爱国心的源泉。因此,在一个国家必须重视该国的历史。而高中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是之故,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学形成水乳交融的局面,激发高中生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吃透新课程的标准和的精神,充分挖掘教材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且有的放矢地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早在上世纪末的1999年,党和国家就发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随后发布的(桂发[1999]29号)文件也指出:“要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2]归纳来看,上述两个文件明确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开展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符合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的。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名学生,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的21世纪,人才不仅应该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素质全面,在思想品德、审美情趣、身体心理、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素养,概言之,就是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德而言,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认为史学是最能够帮助人形成道德品性优良的学科。也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教育学教,没有一个政府不把历史教学作为政治社会化手段来推行道德教育。通过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事例,足可以彰显人的意志力的伟大,例如马迁就是在受宫刑之后才撰写素有“史家之绝唱”隆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曾有“划粥而食”而终成大业的故事,司中日甲午海战中誓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的周恩来,等等。
如此事例都有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防止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因自身经验不足、眼力不够,难以完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而被一些腐朽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所腐蚀的心灵。因为,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无非就是熟悉历史,而他而言,熟悉历史是他一生的眼目。高中生掌握祖国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就有助于他了解人类的过去并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而形成努力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论文写好了,要发表到哪里去,这可是件大事,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能与你单位的评职要求相吻哈哦,可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