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的内涵与劳动人事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谋求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工作之间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①。社会主义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随着生产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地配备劳动力,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每个职工在生产、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实现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物质财富,并随着企业生产发展和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企业通过目标激励,使职工个人行为目标与企业整体行为目标融为一体,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率。而行为科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等理论,并以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除人外的其它动物)的行为的科学②。
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与劳动人事管理的对象具有一致性—劳动者,而且行为科学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劳动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行为科学注重研究职工心理活动规律,分析职工劳动行为产生的动机,及其引向动机的劳动需求,而劳动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这与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即不断地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相一致。所以研究和探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使其有机的渗透到劳动人事管理中,科学地指导劳动人事管理的各项工作,对丰富劳动人事管理内容,转变劳动人事管理工作作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大有益处的。
运用行为科学研究和建立“软性”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只注意对物的管理和对工作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对工作者的各种需求的最大满足;只把工作者看成是有经济需求的经济人,而忽视工作者的社会心理需求。
他们一切均按事先规定好的规章制度、原理和原则来办事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人事管理为劳动者提供了必要的劳动保障,实行按劳分配,每个劳动者都是企业的主人。所以,社会主义的劳动人事管理比资本主义的劳动人事管理有着极大地优越性。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人事管理同其它管理一样,由于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企业制定了一些“硬性”劳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以严格的控制去左右职工的劳动行为,强调“权威”和“服从”的劳动管理方式。
劳动人事管理的“软性”制度,是相对“硬性”制度而言的。劳动人事管理的“软性”制度与“硬性”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运用行为科学,搞好“内在”劳动人事管理,树立劳动人事管理为职工服务的观念。
美国心理学者马斯诺在分析劳动者心理活动规律时,认为劳动者都有对维持生存和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消费品的需要,又有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并且,这种需要总是由外部的需要满足向内在需要的满足转化,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阶梯式的需要发展。马斯诺的理论为更好地激励人们去工作提供了某些方向,明确了人们优势需要的支配作用,以及如何设法去逐步满足这些需要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充实和丰富,劳动者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新形势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如何认真研究职工劳动心理活动,并从“满足”需求和理顺职工心理上,做好“内在”的劳动人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内在”劳动人事管理要注意研究和满足职工的劳动需求问题。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不能忽视职工的劳动需求,那种把职工正当的劳动需求当做思想觉悟不高,视职工需求而不问,甚至采取压抑的办法,都是违背劳动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本文来自标准论文网(http://www.bzlunwen.com)!
论文发表,一定要选择评职要求的符合的期刊,如行业,级别等,以免做无用功!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