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国贸地理课程的专业定位,科学组织教学实施三方面探讨了国际经贸地理课程本、专科教学的差异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本科教学的方法。
课程专业定位教学方法姜晓依,女,上海海关学院经济系讲师。
本科与专科的国际经贸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国贸地理课程的专业定位,科学组织教学实施。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要准确把握国际经贸地理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海关关税方向为例,我院本科海关关税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要求:
培养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海关关税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代海关管理制度、国际海关公约、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海关、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海关税收及其相关业务的基本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而此专业专科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税收理论与征管方法,具备海关税收征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在海关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有关税收征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理论,通晓国际贸易和税收经济理论;理解国家对国际贸易管理和税收征管的基本政策,了解和掌握改革中的海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各项业务制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相关业务的基本技能。
显然,本科与专科相比,人才定位更高。
本科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而专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被培养人才的水平?就是在本科要形成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明确国贸地理课程的专业定位明确本科和专科培养目标区别后,如何对国际经贸地理课程进行定位呢?国际经贸地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谓的专业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从学科体系构成看,为专业主干课程打基础,同时与其它的专业基础课程形成互补关系。如从经贸地理角度为运输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物流管理、关税理论与制度等课程打基础。
运输经济学中固定设施的选址、旅客运输需求、运输线路布局、选择等与地理有关,国际货物运输中运输时间的跨度、离开到达的时间点等也需要地理知识。
同时,与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上海海关学院学报易实务等专业基础课程互补。
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何时生产?在什么地方生产?为谁生产?在这几个问题中包括了涉及空间关系的"在什么地方生产",不过通常而言经济学不涉及空间问题,即使是区位论研究的"空间"并不是地理空间,而是虚拟的几何空间,而且在建立几何空间时,所抽象掉的正是那些最基本的地理要素。所以经济学考虑的空间问题与地理学是不一样的。国际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部分研究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基础、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国际贸易实务则是关注具体的一笔国际贸易交易操作规范。
而国际经贸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活动的空间表现的学科,地理是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经济贸易问题的。所以,国际经贸地理与上述课程有互补关系。
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看,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开拓新视角。使学生学会从经贸地理的视角观察经济贸易活动,会用经贸地理的思想方法来分析经济贸易问题,从而使同学们分析问题更全面、更客观。经贸地理学的思想和分析方法主要有:多要素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多要素综合分析法,是经贸地理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这是由于经贸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经济事物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例如为何在同样的经济制度下,看似相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两地会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等。要想发现出各地区真正主导地区经济贸易的关键因素,需要分析者具有多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并能找出所有与待研究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不仅要知道单一要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还要知道各要素相互作用后对"问题"产生的综合影响。
所以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多要素的共同作用。此方法对处理复杂的经济、管理问题时都十分需要。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