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欢迎在本站查阅相关资料。
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室壁运动和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诊断均存在不少的局限性。解剖 M型(Anatomic M- mode,AMM)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新的后处理技术,对左室壁各节段都能进行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采用 AMM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室壁各节段的室壁增厚率以检测左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一、研究对象
连续 30 例因心绞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41~78 岁,平均年龄 59.2±9.2 岁,体重 67.7±11.2 kg,体表面积 1.73±0.18 m 2 ,体重指数(BMI)24.59±2.90。有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严重瓣膜病变、心包疾病或心肌病患者均已剔除。
二、检查仪器与方法
使用 Vivid 7 GE Medical System超声心动仪,探头频率 1.7~3.4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接受常规 M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同步心电图显示。采用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观、乳头肌水平以及心尖四腔观中的二维图像并储存,然后进行图像回放及处理分析。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室壁划分为 17 个节段,即除心尖帽外,在二尖瓣水平和乳头肌水平短轴观中分别将左室壁划分为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 6 个节段,在心尖四腔观中将左室壁划分为室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室间隔中段,侧壁中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 6 个节段。
本研究中,着重观察了二尖瓣水平短轴和乳头肌水平短轴观中的 12 个节段,以及心尖四腔观中的室间隔中段和基底段、侧壁中段和基底段等 4 个节段,室间隔心尖段和侧壁心尖段则因图像质量较差而未予分析。启动 AMM模式,使用 3 条和 2 条取样线分别在上述两个短轴和心尖四腔观中分别通过前间隔- 下侧壁,前侧壁- 下间隔,前壁- 下壁节段和室间隔中段- 侧壁中段,室间隔基底段- 侧壁基底段,取样线尽量通过这些节段的中部且垂直于心内膜面(图 1~3)。测量各个节段的室壁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和舒张期末厚度,并计算室壁收缩期增厚率 (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室壁收缩期增厚率=(收缩期厚度- 舒张期末厚度)÷舒张期末厚度×100%。冠状动脉造影按标准方法进行,主要冠状动脉的内径减小≥50%时认为有显著狭窄病变。
三、统计分析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者和分析者不知道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两个月后取出图像进行第二次测量之前,不复习第一次测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