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家其 单位:大港油田教育处
国家教委于1992年7月颁发了《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简称《规定》)。这个《规定》是一项重要的法规,对于加强校园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应当包括学校自然环境、精神环境、心理环境等几个方面。学校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设施完好,秩序正常,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优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育部门、校长应该将校园环境建设列入工作计划,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当前,通过今年专项督导,我局已有30所中小学校达到合格校园验收标准,学校的校容、校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验收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校园建设没有规划,管理涣散;有的学校在抓校园经济时,对环境管理有所忽略,有的就把小卖部设在教室的对面,有的保卫工作不落实,竟有外人入校向学生勒取财物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精神、心理构成一定的不良刺激。上述情况说明,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各学校、各教育部门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内涵应该如何理解呢?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自然环境,它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如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校园、校舍等。搞好学校自然环境能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言行,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好的环境能增强学生的留恋感,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南京某中学毕业生都要为母校校园设一个景点,这个做法对学生教育是很深刻的。二是精神环境。它包括校风、集体舆论和师德、学生行为规范等。三是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的视野,增强学生思想上的免疫力。四是心理环境。和谐的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学生适应能力都有直接关系。在充满竞争、生活生产快节奏的今天,抓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更显得重要。从校园环境的内涵来看,存在深刻的潜在教育。因此,校园环境的优化应该极力争取实现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把校园建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富有活力的阵地,才能促使教育目标的圆满实现。仅抓好学校内部环境管理要完成培育人才的任务,还是很不够的,因为社会大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影响极大。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拓宽学校教育阵地,主动地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依傍学校围墙和房墙构筑建筑物。不允许校园周围的建筑影响学校教室采光、通风。不允许在学校周围从事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门前200米半径内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等等,以上这些规定目的是一个,就是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但是,要达到上述要求,单靠学校力量是难以兑现的。有些工作必须提请政法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处理。抓好学校校园管理,特别是要拓宽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确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支持,齐抓共管,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逐步形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