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已深入护士内心,融入护士工作之中。21世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心理素质。妇产科工作,由于妇产科疾病涉及病人隐私,护士应与病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改善护患关系,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然而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助产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在校期间见习时间少,加之妇产科疾病的隐私性,不可能在病人身上反复多次进行检查练习,故很多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将所学知识很快运用到临床实践。为了缩短学生临床适应期,应在专业课理论教学中纳入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贯穿职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是助产士专业临床课程中的一门主干学科,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提高其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认为将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验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模拟医疗护理服务各个环节,由传统的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向着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方向迈进,将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医院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护理工作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间的互动、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等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护患沟通技巧,而且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护理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创造力。
1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
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多涉及病人隐私,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题之前必须明确:助产士要扮演好护士角色,提升语言修养,树立服务意识,注意与病人交流沟通,尊重病人,使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要达成教育目标,关键在于情境主题的设置能否调动学生的体验兴趣、体验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式教学提倡让学生在一定背景、情境下进行学习,即从教学需要入手,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情境主题设置应中心明确,难度适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启发性、针对性。授课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教学,使各章节与主干紧密相连;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病例设疑导入新课;运用教学技巧,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满足学生精神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妇产科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想学、爱学、学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既包括传授知识,又包括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生心理来看,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是开展教学的前提。通过创设情景、意境,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欲、学习动机和情感,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妇产科护理学首堂课,笔者在常规讲授绪论后,立即播放《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电教片,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学科最新研究进展,要求学生将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护士,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境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思考。
3贯穿临床病例,培养应用知识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多且繁杂,若教师照本宣科,一味讲授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病例教学将病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广泛收集临床病例,并根据情境式教学法的特点,将临床病例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不仅创设了接近临床的情境,赋予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学寓意,而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考余地,让学生融会贯通。笔者在多年临床和教学实践中,收集并整理了大量临床病例供教学使用。通过提前设计临床病例,将大量真实可靠的病理特征呈现在学生面前,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及护理要点等,将病人出入院护理中常见的医院社会关系融入病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围绕病例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提升专业素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授病理产科和妇科疾病时,先通过具体病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单化,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讨论,在讨论中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解难,直至问题解决,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以巩固所学知识,概括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预示新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综合分析、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4主动参与,群体角色扮演
情境式教学法强调教学体验,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将单一的理论讲授改为创设真实的医患场景,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的方式,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将学习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认识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全过程。群体扮演即假设学生是护士,其他学生或教师扮演病人。只有通过体验,才能检验学习进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充分拓展其思维。我们在实验室配备大量模型,如胚胎及胎儿各发育期和孕妇及妇科检查模型、分娩机转模型、骨盆模型及各类病理标本,依托模拟病区资源,以情境为载体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和模型操作设计教学过程,广泛开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操作项目,包括产前检查、听胎心、骨盆内外测量、妇科检查、外阴的擦洗消毒、阴道冲洗、上药、新生儿护理等操作练习。如讲授“孕期护理”内容时,针对孕妇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尽可能引导学生设计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获得作为护士及病人的内心体验,能够设身处地站在病人及其家属角度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5活学活用,贯穿专业素质培养
情境式教学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评估学习效果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我们通过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将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双边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能力发展掌握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在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中,结合临床注重培养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收集常见病、多发病资料,并鼓励其在课堂讲解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针对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做到人性化操作,为临床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如讲授“骨盆外测量”时,先反复播放电教片,然后利用孕妇模型或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模拟检查,明确操作要点,使操作训练和培养目标具体化;之后要求全体学生分组扮演病人,互相模拟检查,撰写实验报告。学期操作考核时,详细列出考核标准。对妇产科护理学其他基本操作进行同样的强化训练,完善操作标准,改进考核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多看、多练、多学,以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经过反复练习与模拟考核,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树立做好临床工作的信心。又如讲授“正常分娩”章节时,每天安排1~2名学生到妇产医院产房见习,撰写见习心得,强化孕期检查、分娩观察及处理等产科操作技能训练,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使学生在见习后对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带教教师普遍反映经过技能训练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没有经过技能训练的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体会到,讲授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明确护士角色权利及义务,不断学习护理新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利用各种教学情境,能将“授业”和“传道”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进护患交流,为其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个适合的期刊。你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以参考一下哦!